多元布局 规范管理
让“小小孩”享有“优服务”
综合施策 全面覆盖
以“小托育”托起“大民生”
区卫生健康委普惠托育项目团队通过高效、创新的工作方式,积极探索,主动作为,推进区域托育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打造覆盖城乡、普惠可及、安全优质、可持续发展的婴幼儿友好型托育服务“昌平模式”,获评2025年2月份“快干之星”。
托育服务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近年来,随着“二孩”“三孩”政策的实施,婴幼儿照护需求日益增长,托育服务的供需矛盾成为许多家庭的“痛点”。昌平区在2023年12月成功获批“中央普惠托育服务示范项目”试点区,作为北京市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先行区,积极探索创新,以“小托育”撬动“大民生”,为婴幼儿家庭提供普惠、安全、优质的托育服务。为保障示范项目稳步推进,区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科、区计划生育协会、区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区爱卫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干力量共11人组成区卫生健康委普惠托育项目团队。
协同发力
推动托育服务高位谋划
“托育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协同发力,共同破解难题。”区卫生健康委普惠托育项目团队负责人表示。区卫生健康委普惠托育项目团队依托区托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与各成员单位和各镇街同向发力、协同破题。多次迎接或参加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计生协及市政协等部门的调研活动,为托育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决策提供依据。提请区政府印发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等政策文件,强化全周期进度督导,将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任务纳入政府考核。整合发改、卫健、教育、民政等部门力量,建立跨部门“问题联商、资源联用、服务联推”机制,完成普惠托育服务试点认定、养老托育服务设施一体化建设等政策,为托育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多元布局
推动托育服务供给全覆盖
为达到“方便可及、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的目标,昌平区积极构建“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社区托+单位托+志愿托+社会托”多元化托育服务供给布局,形成覆盖全区的托育服务网络。在区级层面,根据昌平区“两城一区”的空间结构,规划建设3个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目前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北科院)已于2025年2月28日揭牌成立;在镇街层面,将普惠托育服务送到“家门口”,让孩子可以“就近托”,确定了20个社区嵌入式托育园所和30余个亲子小屋建设点位,目前已有3个普惠社区托育点投入运营;在社会层面,动态调整普惠托育试点范围,重点向托位紧缺区域倾斜,2024年民营普惠托育机构从5家增至11家,普惠托位同比增长了240%,进一步解决了群众的普惠托育服务需求。
规范管理
扶持托育服务机构生存与发展
区卫生健康委普惠托育项目团队在托育服务行业管理过程中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成立北京市首个区级婴幼儿照护协会——昌平区婴幼儿照护服务协会,引领和推动区域内婴幼儿照护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研发智慧托育平台,赋能托育机构数字管理水平。提升安防技防措施,定制托育机构责任险并连续3年为备案托育机构统一投保。对实际经营的托育机构提供消电检服务和一键报警联网服务,降低托育安全隐患;委托律师团队免费为辖区托育机构提供法律服务。推进医育结合,促进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托育服务。
昌平区首创开展托育职业技能专项提升行动,鼓励托幼从业人员和婴幼专业在校学生等人员参加保育师、育婴员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鉴定,并按级别发放一次性职业技能补贴。举办托育服务技能大赛,昌平区参赛选手在市级大赛中获得保育师职工组和育婴员职工组双赛道个人赛和团体赛第一名,并在国赛中取得三等奖的好成绩。“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托育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也增强了托育机构的竞争力。”昌平区某托育机构负责人王女士表示,“政府的支持让我们更有信心做好托育服务。”组织“善育奶奶”“爱心妈妈”等志愿者200人参加培训,为有需求的婴幼儿家庭提供咨询服务和科学指导。举办系列托育宣传活动,首创政府买单式托育服务体验券活动,擦亮昌平托育特色品牌“昌易托”形象,定制全国首个成对的托育IP形象“昌小苹”“昌小美”。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区可提供托位5580个,其中普惠托位2611个,托育服务覆盖率达95%、普惠率达91%。“托育服务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区卫生健康委普惠托育项目团队负责人表示,项目团队将继续深化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托育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为昌平区的婴幼儿家庭提供更加优质、安全、便捷的托育服务,让家长托得安心、放心。
更多视频,尽在北京昌平视频号,欢迎关注~
记者:王凯琳
微信公众号:beijingshichang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