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卫视与优酷联合推出的演技类综艺《无限超越班3》正式开播。作为接档已停播的《演员请就位3》的同类节目,其凭借“尔冬升领衔导师团”“丁真、张丹峰等19位艺人加盟”等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节目热度攀升的同时,观众质疑声也随之而来:这究竟是一场聚焦演技的修炼之旅,还是艺人借综艺“洗白”的流量狂欢?


争议艺人扎堆,演技比拼沦为公关秀?

《无限超越班3》的嘉宾阵容不难看出话题度颇高,既有洪尧、张丹峰、陈志朋等身背八卦负面新闻的艺人,还有赵柯淳、李沐宸、颜安等炙手可热的短剧演员,甚至有丁真、傅首尔等看似跟表演八竿子打不着却颇具讨论热度的艺人。节目首期播出后,相关话题#陈志朋53岁再闯演技圈#、#傅首尔非吵架角色初尝试#等登上热搜,伴随而来的则是“演技比拼变洗白大会”的质疑。


以陈志朋为例,这些年见诸报端的新闻都与他的奇装异服和出位言论相关,出色的表演经历并不多。节目给了他一个解释的机会,并由尔冬升导演专门提到了他当年因片场意外毁容的“旧闻”。然而,部分网友指出,这与其过往“小虎队成员转型失败”的标签前后不一,质疑节目组刻意制造“逆袭剧本”。年轻艺人中也有诸如于小彤,几年前因恋综真人秀被观众斥责为“暴躁控制狂”,这次现身节目变得唯唯诺诺、自卑躲闪,就连一向毒舌的评委都要出言安慰。节目似乎有意将多个备受争议的艺人聚集在一起,开展一场“洗白大会”。这种为争议艺人提供解释舞台的做法,虽然能让观众看到艺人的另一面,但也容易让节目偏离演技竞技的初心。


强调“市场导向”,机会到底该给谁?

与前两季相比,《无限超越班3》在节目设计上更强调“市场导向”。艺人需提交简历、参与面试,并接受来自视频平台、影视公司的专业评审。总导演范家驹解释称:“演技类综艺的终极目标是推动行业进步。我们邀请制片人参与,是希望打破‘演技与市场脱节’的困境。比如刘耀文因节目获得更多邀约,张栋梁也接到公路片邀约,这些都是成功案例。”然而,这一调整却被部分观众解读为“向市场妥协”,演技平平的艺人因流量优势获得机会,而真正有实力的新人却因缺乏话题度被忽视。


演员王星因年初被骗入缅甸失联后获救的经历而为大众所熟知。节目中,王星无论是在宣传片中复刻《孤注一掷》诈骗园区中的场景,还是在第一次面试时被导师要求演绎园区受害者给家人报平安的剧情,都与他的受骗经历脱不开关系。许多观众一开始都认为节目组的这一安排是在“揭伤疤”“吃人血馒头”。不过最终王星表现出来的状态是积极的,他坦言:“对于演员来说,被知道、被认识、被看见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在面试中,他展现出不错的演技,获得了导师的肯定。

然而并不是每个有话题的艺人都具有演员的素养。网红丁真就对演员工作一无所知,而各位导师充满耐心,不仅按照他想要拍打戏的愿望教他武打动作,更是在后来剧情小考时手把手教学,甚至还几度犹豫要不要给“红卡”让他直接晋级。在荧幕前光鲜亮丽、粉丝无数的流量面孔,表演能力却是“一张白纸”,他们或许能在综艺环节中凭借人设和话题热度吸引眼球,可一旦进入需要细腻情感表达和扎实表演功底的戏中世界,演技的短板便暴露无遗。这种资源分配的失衡,不仅让真正怀揣表演梦想、日夜苦练演技的实力派新人寒心,更让观众对节目输送优质演员的初心产生质疑。

演技类综艺进入第八年,如何破局?

自2017年《演员的诞生》开创演技类综艺先河以来,此类节目已走过八个年头。从《演员请就位》到《无限超越班》,赛道竞争愈发激烈,但“同质化”“炒冷饭”等质疑声不断。《无限超越班3》试图通过“导师团升级”“市场导向强化”等创新破局,但首期节目暴露的争议表明,其仍需在流量与初心之间寻找平衡点。

《演员请就位》三季评分一路走低,从6.5分到5.1分再到4.3分并被停播整改,《无限超越班》前两季评分也从5.4分下滑至3.5分,《演员的诞生》《我就是演员》等也是连及格分都难赚到,演技类综艺急需回归“演员培养”的本质。评分8.0的韩国演技类综艺《演员学校》值得国内借鉴。节目中,导师强调“演员是传递人性的职业,而非明星光环”;而学员也因拒绝经纪公司“整容换机会”的要求获得更多喜爱。《演员学校》没有抓马、玩梗,只是以去娱乐化的真实成长叙事,在训练和选拔过程中弱化竞争,强调协作精神,输出演艺行业的正向价值观,获得了较高的评价。


《无限超越班3》的开播,再次将演技类综艺推向舆论风口。在流量与口碑的博弈中,节目组需警惕“黑红也是红”的短视思维,坚守“磨炼演技”的初心。毕竟,观众期待的是一场真正能“超越自我”的演技修行,而非一场精心策划的流量狂欢。

原标题:《热搜预定、艺人洗白,《无限超越班3》能否守住演技初心?》

栏目编辑:孙佳音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吴旭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