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在美国政府日前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免除“对等关税”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称,豁免仅是临时举措,只维持到美国政府制定针对半导体行业的新关税方案之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宣称,根本没有“例外”,因为这些商品“只是转移到了不同的类别中”。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表示,豁免后又宣布设立“半导体关税”,是特朗普政府的一个谈判策略,也是美国国内政治博弈的体现。
细看这份豁免清单,几乎囊括了科技行业的半壁江山——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网络设备、半导体、集成电路。恰恰是这些产品,构成了中国对美出口的主力军。按特朗普的说法,这些可都是要"断链脱钩"的战略物资啊!华尔街的精明人士早已看穿了这出戏的本质。"豁免清单几乎就是苹果供应链的翻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分析师忍不住嘲讽道,特朗普终于意识到,没有中国制造,美国消费者连新iPhone都买不起了。
特朗普(资料图)
实事求是地讲,距特朗普宣布对部分电子产品免除“对等关税”还不到5天时间,这么大一件事特朗普说变就变,消耗的只是美国的国家信誉。不管他究竟在这件事上有什么主意,连最起码的战略都做不到、动辄朝令夕改,这让注重政策稳定性的企业怎么愿意奔赴美国投资生产?只能说这是特朗普政府的一个谈判策略,也是美国国内政治博弈的体现,唯独和经贸本身没多大联系。外媒普遍认为,特朗普这些言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其贸易政策的普遍困惑,给企业经营蒙上不确定性阴影,并引发金融市场动荡。
去年美国进口的4000亿美元电子产品里,四分之一都是从中国来的。光是苹果公司就有一多半的iPhone生产线扎在郑州和深圳,更别说那些藏在手机里的精密零件。特朗普现在说要让美国制造业"原地复活",可现实是底特律的汽车工人连智能手机的电路板都认不全。
特朗普(资料图)
中国的经济韧性很强,比特朗普和他的团队预估的都强太多。英媒提及“中国已经做好了与美国打一场经济消耗战的充分准备”,从中国毫不犹豫、24小时以内的多次回应对美国加征关税,可以看出中方的态度不会改变,接下来会通过刺激内需等政策拉高消费能力。而特朗普则不一样,美国制造业的薄弱是政府控制不了的事情,即便是他们敞开大门,也找不到能和中国提供一样制造规模供应的国家。
美国对电子产品的“缓刑式豁免”,不过是旧式霸权思维的延续。特朗普政府试图用关税杠杆重塑产业链,却低估了市场规律的力量——全球分工体系如同流水,外力强压只会让其绕道而行。对中国而言,这场博弈既是挑战,更是倒逼产业升级的契机。当中国制造从“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供应链双优势”时,任何关税壁垒都将沦为纸老虎。
特朗普(资料图)
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一季度有关经济数据例行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当前我国出口确实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但是天塌不下来。近年来,我国积极构建多元化的市场,深化与各方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这不仅促成了对方的发展,也增强了我们自身的韧性。同时中国的内需市场广阔是重要的大后方。“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吕大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