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俄乌战争正在进入一个更具烈度与不确定性的阶段。4月15日,乌克兰军方发布声明,成功对俄罗斯库尔斯克州的第448导弹旅永久基地实施袭击。该旅被指控为乌克兰东北部苏梅城市遭受致命导弹袭击的直接责任方。此次行动由乌军无人系统部队、特种作战部队与国家安全局协同执行,标志着乌克兰的战争模式已经从防御转向主动战略打击,甚至越境反制。
乌军在官方声明中明确表示,袭击目标与“对乌克兰人民犯下战争罪行”的军人有关,尤其是涉及4月13日苏梅的袭击事件。此次打击不仅命中了导弹旅驻地,还造成了严重的二次爆炸,意味着弹药储备点遭到有效摧毁。这一行动是一次高度精准的报复式军事打击,更是乌克兰对俄军事高压政策的反转回应。现在,乌克兰明确表态:俄罗斯本土将不再是战争的“避风港”。
此次袭击是乌克兰军队战略升级的重要节点。从去年开始,乌方已多次使用无人机对克里米亚、别尔哥罗德等俄控地区发动袭击,但多为破坏性有限的突袭或象征性操作。而这一次不同,目标是俄罗斯核心作战单位——第448导弹旅,这不仅是对一个具体军事单位的惩罚,也是对俄军导弹战略体系的正面挑战。俄罗斯对乌克兰城市的打击倚重导弹和火炮,尤其在战线停滞后愈发依赖后方纵深压制;而乌克兰此举则意味着对俄方远程打击体系的“源头打击”,并且正面命中,实质削弱其打击能力。
俄方也无法否认袭击所造成的后果。库尔斯克州代理州长欣施泰因表示,3栋公寓楼受损、37所私人住宅被毁,其中5栋被大火完全摧毁。虽然俄方惯常将乌军袭击描述为“恐怖主义行为”,但无法掩盖的现实是,俄罗斯正在本土感受到战争的真实回响。
在战场上,乌克兰正逐渐实现“战线之外”的打击布局,从黑海舰队在克里米亚受创,到俄境军事目标被频繁攻击,乌军已经将战场范围由防御前沿向俄方纵深延展。这种转变不只是战术上的“越境攻击”,更是在战略上开始向对等威慑靠拢。乌方一再声明,类似打击将成为常态,所有参与炮击乌克兰城市与平民的俄军单位与人员都将被锁定、追踪、打击。换言之,战争的不可预测性正大幅上升,俄方将越来越难以通过远程打击换取“零风险”。
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军事资源也在被不断消耗。从阿夫迪夫卡前线的高代价推进,到黑海舰队频频受挫,再到本土遭袭,俄军处于被动应对、焦头烂额的状态。而随着北约国家扩大对乌援助、远程火力系统不断交付,乌克兰的“反向威慑”能力正在提升。如果说过去乌克兰只能在战线上与俄军硬碰硬,现在它已经能够在多个战术层面制造主动局面。这种变化对于俄罗斯军政体系是一种巨大的心理与战略打击。
但是要注意的是,乌军的打击不仅受益于自主技术的进步,也得益于西方国家在情报与装备上的支持。虽然美欧公开表态仍相对克制,但对乌克兰实施精确打击提供支持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在国际舆论层面,乌方此次打击被广泛解读为正当的自卫行为,甚至有部分西方舆论认为,“俄本土遭打击”是扭转战争格局的必要条件。这意味着未来对俄纵深打击将不再是例外,而可能成为常规战法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