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是黄埔军校的骄子,是蒋介石的得意部下,是国民党中为数不多有着高超军事指挥才华的人,对于解放战争的失败,他却一直是“耿耿于怀”
1960年,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周恩来请来了杜聿明作陪,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蒙哥马利是非洲战区地中海战场的指挥官,而杜聿明是中国战区中缅战场的指挥官,两人也算是“老朋友”了。
一番寒暄后,几人不免谈到了战争,蒙哥马利看着杜聿明,询问道:“你的百万大军哪里去了?”
杜聿明轻轻一笑,直到这个时候,他仍然很难承认自己的失败,他指了指坐在自己对面的陈毅元帅,说道:“我都送给他了。”
陈毅是个暴脾气,他知道杜聿明是在在玩笑,但很显然杜聿明的玩笑说的不对,所以,陈毅立刻反驳:“你没有那么大方,是我们一口一口吃掉的。”
杜聿明没有再继续说,他知道,陈毅说的是事实,确实不是自己将百万大军“送给”解放军,而是解放军一步步打赢的。
实际上,相对于早些年间,杜聿明的思想,已经改造了很多,从最初的不配合,到后来的主动改造,再加上1959年成为第一批被特赦的“国军将领”,杜聿明对于共产党的认知,显然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
值得一提的是,在1964年,杜聿明意外获得了一个好消息,周恩来批准他同一些已经被特赦的国民党将领到江南地区好好参观旅行一番,感受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日新月异的变化。
这个参观团从北京出发,一路到南京、无锡、苏州等地,而在这些著名的大城市中的,杜聿明确实深深的感受到了在共产党的治理下,中国正在以一个快速的步伐进行着蜕变。
走着走着,他们便来到了湖南湘潭,这里应该对杜聿明等人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参观点。
因为这里正是养育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乡,这里是韶山。
初次到韶山,杜聿明便感受到了老百姓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明白,当年共产党打败国民党,是理所当然的事,是正确的历史走向。
也是在参观中,诸位被特赦的国民党将领们,也纷纷表示,自己也要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杜聿明还明确的表示,等祖国发展的好一些了,他还要再来韶山,再来看看毛主席的故居。
尽管杜聿明对当年的失败一直是“耿耿于怀”,但他不得不承认的是,他确实是毛主席的手下败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而经过党组织对他的精心照顾,以及他思想的改造,杜聿明对毛主席,剩下的只有敬佩。
时间一晃,过去了好几年,1973年,时隔10年的时间后,杜聿明与国民党被特赦的其他将领,其中包括宋希濂、郑洞国等人,再次来到了韶山。
此次来韶山,说是故地重游,也不为过,不过相对于10年前,韶山又多了很多之前没有的东西,所以,这一次的参观对杜聿明等人来说,也可以说是“初来乍到”
这次,他们来到了毛主席故居陈列馆。
为了迎接这些曾经挥斥方遒的国军将领们,陈列馆馆长吴大为专门出面,接待了他们,并为他们做了详细的讲解。
在讲到抗日战争时,馆长接连提起他们的名字,这让杜聿明、宋希濂、郑洞国等人的脸上,可谓是笑容不断,而当几人来到解放战争的展览室的门前时,他们却像是霜打的茄子一样蔫儿。
刚到门口,杜聿明正准备进去,宋希濂却是拉住了他,说道:“我们不进去了吧。”
杜聿明不解,反问道:“为什么啊?”
宋希濂的脸色涨得通红,轻声开口:“战争败将,看到的,只有尴尬与难堪。”
杜聿明听后,笑了笑,他看着其他人似乎也有着相同的心情,杜聿明为了彻底地解开众人的心结,他说道:“我们都是第二次来韶山了,你们难道都忘了之前陈毅在座谈会上说的话吗?山东第一仗的他还被我们打败了,共产党的元帅都不忌讳战败的事,这当然值得我们学习了啊。”
听到杜聿明的话,其他人依然是沉默不语,不过也有人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杜聿明眼看火候差不多了,就继续说道:“傅先生说,我们打败仗有功,你们想想,如果我们打了胜仗,或者把部队带到台湾,那就会推迟解放战争的进程,我们在战场上很快把部队拼光了,这是对人民有利的一件事嘛。”
不得不说,杜聿明的思想,确实是完完全全被改造了过来。
说完这些话,杜聿明带头走了进去,其他人看着别人,几经思考后,他们也缓缓的跟杜聿明走了进去。
在经过长达一个小时的详细讲解后,这些各自心境不一的人,他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走了出来,而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时。
杜聿明却是突然找到了展馆的工作人员,开口就说:“我想要留句话给后人。”
说罢,杜聿明没有停歇,继续说道:“毛泽东是战神,请你把这句话提供给以后来这里研究军事史的人。”
这一次在韶山的参观,对杜聿明来看,他的认知更高了一层楼,此后,他也没有再说什么一些遗憾的事,而是将自己所有的精力,全部都投入到了推动祖国统一的事业中。
当时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台湾能够早日回归,他们自然也可以看到自己的家人、朋友、战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