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广实探校。这是我第三次来到这所披着大学外衣的黄埔区的公办学校。
去年五一期间,我就介绍过广实:
为什么说是披着大学外衣?来看看今天就随手拍的几张照片:
尤其是这恢弘大气的建筑,你就说大学不大学吧。
广实的硬件环境,那是有口皆碑。这么说吧,老三区的学生流出那么多,它就是“罪魁祸首”之一——毕竟,看了这硬件,谁不爱啊?、
但是,一年过去了,如果我还把介绍重点放在硬件上,那反而说明这所学校没有什么别的好聊的了。事实自然不是这样的,所以,上面不是我们今天的重点。
之前我说烧鸡的时候说过,它是一所打明牌的学校,你明知道它的风格不是一般地卷的,是管理严格的,是用尽一切方法和时间务求提高学生成绩的,那么你就应该想清楚自己和自己孩子能否接受,会不会出现逆反乃至心理问题,然后再做出选择。
同样地,广实也是明牌学校,它是一所活动丰富,不唯分数论,不搞“鸡娃式”教育,提倡“五育并举”,力求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的学校。
去年我就说了,来自二中的张先龙校长,来自玉岩的文娟副校长在广实联手, 再加上从全区选调而来的骨干教师,这样的配置没法不令人期待。
要知道,这两所学校,可是既受学生受欢迎,又能够出成绩的存在,如此一来,广实高中从一开始就刻下了鲜明的“二中+玉岩”风格便不足为奇了。
我能理解各种风格的学校,只要是踏实做事就行。但关注我许久的家长是知道的,代入个人情感,我更喜欢的是二中、玉岩、广外外校、清远铁外等这种尊重学生的个性,活动多样,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力求激发学生潜藏的能力的学校,所以,我也不掩饰我主观上对广实的好评。
当初,不少家长担心在二中退下来的张校长,来到广实是一个怎样的角色?会不会只是挂个名的“顾问”校长,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再者,广实的生源水平和二中不可同日而语,那一套在广实行得通吗?
我想,这半年下来,如果你采访首届高一的240位学生家长,这样的疑虑应该就不复存在了。
首先,张校几乎每日从早到晚都在学校负责一线教学和指导工作,把其 “在情在理,惟新惟实”、“缓慢生长”等理念落到实处。
这里没有“死读书”的氛围, 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油麻山登高”、“四川研学”、“元旦晚会”、“麦村踏青”、“高新企业研学活动”、“科技嘉年华”等大大小小十几个活动陆续开展。
玉岩初一的春假火了一把,但很少人有关注到,广州实验中学的高一,在上学期就来了一个“秋研”,他们去了一趟四川研学!接下来的四月底,期中考后,学校还将组织大家到江西研学!
当然,光说活动,只强调素质教育,不顾学习的本质——成绩,那么一切将毫无意义。而事实上,这一个学期下来,广实首届高一的成绩同样非常拿得出手。
上学期期末的八区联考,首届高一录取分数线尚未达到第二梯度线的广州实验中学在全部参考的90多所学校里面排名14。一个关键参考数据是本次考试和入校成绩相比,代表头部学生的一梯人数比例大幅增长,全年级增长325%,子弟兵更是增长500%。尖子生层面,广实拿下了两个单科第一,两个单科第二和两个单科第三。可以说是整体、头部、尖子都没有落下。
现在,再来回答广实这么“佛”,高考怎么出成绩这个问题。
引用学校老师的话,广实 直接把“内卷”玩成了“深潜”, 不追求短期的分数和排名,而是希望学校能“悄悄进步”,让学生在温暖、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这里有 “去权威化”的师生关系,让学习成为双向奔赴。在广实的校园内,课堂内外随处可见平等对话:学生随时举手质疑解题思路,教师则蹲下身来倾听;课后走廊里,师生围坐讨论社会热点,笑声不断。这种“松弛感”背后,是学校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知识在信任中传递,智慧在碰撞中萌发。
外力逼迫学生卷,逼得了一年,逼不了一世。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学生随着年龄的提升,越来越显得后劲不足。
只有让学生自发地认为学习是重要的,找到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把“卷”从外力逼迫变成一种自发的内驱力,才能在一个更广阔的时间维度上取得成就。
“佛”和“卷”其实是相对的。这里的“佛”不是躺平,而是把本应花在刷题上的时间分配到其他同样可以让给学生成长的内容上。而这些内容,学生做起来更舒服,更快乐,更能够从中提升自己。你做你喜欢做的事情,自然不觉得是卷。
因此,广实不是不卷,只不过是不在刷题上卷,不在“唯分数论”这条路上卷。分数不是不重要,但它理应不过是个水到渠成的学习成果,而不是我们终其学习生涯去追逐的唯一。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太难了。我也不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取得成功,但起码这个尝试我是认可的,并且这个尝试也令不少学生走在进步的路上。
以上就是我对广州实验中学的看法。下面说说今年的报考形势。
今年,广实预计扩招到300人(去年240人),扩招幅度不算大。黄埔区的格局目前非常混乱,除了玉岩、八十六这两所老牌名校跑在前面,其余的像广实、北师大、苏元,包括开元和科中,正处乱世,谁也说不准哪所学校就更好,分数线就更高。
如果你问我的话,我的建议是二梯度以上学生1志愿选广实,机会还是非常大的。如果想冲一下更高分学校的话,黄埔本区生2志愿依然有很大机会能够被广实录取,但外区生要慎重。
按照去年情况,广实外区生665分1志愿录满,高出第二梯度线3分。其硬件以及管理阵容是个超级加分项,外区学生要报的话我的建议是1志愿直接填。
我认为,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校同频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一直建议各位家长去了解清楚一所学校的特性和风格,好好感受一下它是否自己认可的,而不是盲目跟风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