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发展长远规划要在2035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为此就必须大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因为高等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龙头,也是教育发展整体实力的代表。
那么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创新,需要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在今后,实现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培养就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驱动,培养这类人才就必须大力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事实上,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发现每个个体的创新创业潜能为起点和以实现每个个体创新创业潜能为目的的教育。从哲学上讲,每个人都具有创新创业的潜能,但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因此更要求因材施教。
高校作为开展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更应该承担主要职能,并利用学习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类优势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而在这一方面,郑州大学显然已经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得益于该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少学生也激发了个人的潜能,从而在学业、就业中大放异彩。
目前,郑大将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鼓励院系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开展创新创业课程,不断加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除了提供理论知识的教学,该校也积极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了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发挥各类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教授工作室等在学科和专业上的优势,加强20个院系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建设。
在这些优质的实践平台的加持下,该校学生可以加快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融合,并借此完成创新创业项目,作为参与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的“踏板”。
以双足机器人实验室为例,该实验室致力于机器人研发、控制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范围涵盖多个学科和多种技术,所以郑大学子不仅能在此进行创新思维的碰撞,还可以借助这些平台专业钻研科研,提升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正如该实验室的一份子——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22级曹家希所说:“在实验室做科研和学习,成员们感到‘坐得住’‘很安心’。尤其是每到备赛阶段,大家就一起废寝忘食地跑数据、做测试、调试机器……”
在优质的科研平台、浓厚的科研氛围下,该实验室理有超半数学子都凭借优异的科研表现、竞赛成绩成功保研。
比如2021级学子石祥立就在重大科技创新竞赛中获21项国家级和14项省部级奖励,发表1篇SCI论文和2篇EI会议论文,并成功直博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而这样的“六边形战士”在双足实验室甚至在郑大都不在少数。
创新能力通过竞争力强化、层级跃迁加速、职业边界拓展和不确定性抵御四重机制,成为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所以如果各位考生也想在就业市场中抢占先机,恐怕需要在大学就培养差异化竞争优势,而郑州大学就能提供一流的平台和浓厚的创新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