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树叶、舔冰块
甚至品尝大象粪便做的甜品……
近日
上海一家人均近4000元的
生态融合料理餐厅火了
相关话题也登上热搜
引发热议
餐厅一名工作人员介绍
餐厅的两位创始人
来自云南布朗族和法国
在云南雨林里面研究了七年的时间
然而
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后
发现其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
原料被封存,餐厅暂停营业
云南网友也集体发声
“我们不吃这个”
“云南不背这个锅”
当都市消费主义将
原始生态异变为猎奇符号
真正的云南味道终于坐不住了
它不在刻意营造的“黑暗料理”噱头里
而藏在菌子破土而出的晨雾中
在过桥米线滚烫的鸡汤里
在傣味烧烤升腾的烟火气间
是时候
用舌头重新认识云南了
自然的馈赠:
39.41万平方千米的“天然菜场”
在云南,食材的选取是一场与自然的对话。
图源:新华社
39.41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土地,横亘着海拔落差超6600米的垂直地带,拥抱着7种气候类型,让云南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天然菜场”。
得益于此,不仅让云南的食材种类极为丰富,也让云南人的餐桌成为了山川湖海的缩影:春食花,夏尝菌,秋品果,冬吃菜,四季轮回中总有自然馈赠的惊喜。
花:云南的鲜切花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与此同时,300余种可食用花卉为“鲜花入馔”提供了丰富选择。 菌:云南是全球有名的“野生菌王国”,全球已报道的野生食用菌有2500余种,我国已知的约有1000种,而云南就有近900种,约占世界食用菌种类的36%、占了全国的90%。 果:云南被称作“果业天堂”,相关数据显示,云南水果种类已有45科80属200余个,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的有23个。 菜:云南是全国蔬菜品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2023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达2008.6万亩、同比增长1.8%,产量达2960.8万吨、同比增长3.6%。
图源:云南发布
在粮食作物方面,云南的立体气候让喜温的土豆、玉米与耐寒的青稞、荞麦共存;肉类的丰富程度更是不遑多让,特色禽畜遍布田野。此外,云南的食材版图还延伸到昆虫、野生香料等领域,深刻印证了“绿色的都是菜,会动的都是肉”的饮食哲学。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人还遵循着“顺时而食”的古训。我们深知,真正的美味从不在猎奇的噱头,而在土地馈赠的鲜美。这片立体化的天然菜场,永远在为云南人的餐桌提供着最新鲜、最本真的味觉灵感。
民族的生存智慧:
一口锅里煮出千般风味
云南拥有26个世居民族,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懂得如何将土地的呼吸、山风的呢喃,转化为舌尖的惊艳。
图源:沧源融媒
在云南,人们将“树皮树花”生食凉拌,保留森林最原始的鲜味密码;“舂鸡脚”在舂臼中与香料共舞,肢体韵律转化为食材的层次绽放。
当然啦,这里还有独特的烧烤哲学:“竹筒烧肉”让竹香与肉香交织;“包烧”用芭蕉叶锁住鲜味,而当木棍从火堆中拨出焦黑的烧洋芋,金黄薯肉蘸上混合山椒、野芫荽的蘸水,粗犷滋味里沉淀着高原民族与土地的对话。
时间在云南人的陶罐与地窖中悄然发酵。盐分唤醒诺邓火腿的咸香;酸腌菜在陶罐里完成冷菌发酵;猪肝鲊在陶缸中沉淀出穿越四季的风味;普洱茶通过渥堆发酵,将苦涩转化为陈年醇香……此外,还有日常弥漫油香的炒、炸、煎等,同样能让食材变幻出更多的口味。
图源:新华网
图源:大理发布
云南的主食江湖,同样令人叹为观止。昆明小锅米线在铜锅里演绎味觉风暴,大理巍山饵丝在沸水中舒展成稻米精华,喜洲粑粑裹着玫瑰糖馅……这些看似质朴的主食,在云南人的巧思里幻化成千种滋味,成就着高原独有的烟火浪漫。
从雨林到雪山,从火塘到陶罐,云南人用味觉书写了美食诗篇。在这里,万物皆可成珍馐,每口食物都是与自然对话的媒介,每道菜肴都承载着民族生存智慧的结晶。
滇菜简史:
从古道烟火到世界餐桌
当然啦,滇菜的发展过程,同样让人津津乐道。
作为中国菜体系中民族特色极为鲜明的地方性菜系,滇菜的发展历程深刻反映了多民族文化与地域特色的交融。
滇菜发源于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的古滇国,历经唐宋时期的雏形形成,再到元明时期的大发展,最终在清朝中期定型。
云南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如傣族的酸、辣调味,白族的乳扇、火腿腌制工艺,彝族对山茅野菜的善用等,与汉族的蒸、炖、炒等技法结合,形成了滇菜“选料广、技法多、味型丰富”的独特风格。
云南复杂的地形和气候还催生了“十里不同味”的格局,滇中地区菜肴鲜美清淡,滇东北辣味突出,滇西北则受藏文化影响,以牛羊肉、乳制品为主。
新中国成立后,滇菜在传承中创新,既保留竹筒饭、昆虫菜等民族特色,又融入现代烹饪理念,逐渐走向全国甚至国际市场。这种发展既是云南多元文化自信的彰显,也是民族饮食文化国家化、全球化的生动实践。
滇菜的发展历程,本质上是云南各民族饮食智慧与中华烹饪文明交融的结果,其“野性”食材、“包容”技法与“多元”味型,共同书写了一部鲜活的民族饮食文化史诗。
【小贴士】
初遇云南,别为美食犯愁!若还是不知道吃点啥,收好这份名单,酸辣鲜香全都有,绝对让你吃到扶墙!
云南的风味
是39.41万平方千米土地蒸腾的万物灵韵
是26个世居民族与山水共生的味觉密码
是千年文明在舌尖碰撞出的鲜活史诗
舌尖骗局终会散场
山野本味永不退场
欢迎即刻启程
让味蕾着陆最真实的云南
统筹 陈洁
开屏新闻记者 何丹 整理报道
部分内容综合自新华社、新华网、云南发布、云南省商务厅、网友评论等
文中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开屏新闻资料图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罗秋旭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