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仁,开国上将。耿飚,曾担任国防部长以及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看上去毫无交集的两人,其实也曾经有过多次交集。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两人还都是湖南醴陵人,是老乡。那两人在交集中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两人的交集,是在1946年这一年。这一年蒋介石发起了全面内战,也就是解放战争。不过在年初也就是1月份的时候,似乎还存在着暴风雨前的一点点宁静。国共双方经过沟通,签订了以下协议:
《关于建立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协议》;
《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
其实很简单,就是国共双方打算在北平成立一个军调部,这个军调部由三方组成,分别是共产党,国民党和美国三方。意在调和一些矛盾和突发事件。共产党这边派出的是叶剑英负责,国民党派出的是郑介民负责,美国派出的是罗伯逊负责。
为了增强力量,协助叶剑英工作,耿飚在组织的指示下立刻出发前往北平。接到组织的指示后,耿飚当即将手上关于绥远战役的工作全部交接完毕,然后搭乘飞机出发。不久后,耿飚就接到了一个任务。
在东北这一边,蒋介石开始下令部队朝着我东北根据地发起进攻。虽然刚开始是小打小闹,但是侵袭霸占也是令人发指。在小打小闹之后,蒋介石立刻又发起大的战役,对铁岭和四平等等大的城市发起进攻。面对蒋介石的所作所为,军调部也立刻派出工作人员进行调停。
很快,耿飚和李克农以及许光达等人代表共产党一方出发前往四平,意在和国民党方商议停战。国民党这边总是要做做样子的,于是也派出了代表,时任国军71军军长的陈明仁。这陈明仁早些年参加过多次大战,能力出众,确实不可小觑。
很快,耿飚等人就来到了四平。然而还没等歇息片刻,耿飚等一行人就被抓了起来。这抓耿飚等一行人的人也没有藏着掖着,就是陈明仁下令指示的。被抓起来后,耿飚一行人被安排在一处住所,里三层外三层都有人把守,直接软禁起来了。
耿飚愤怒极了,他们是带着和平之心来商议的,没想到居然遭到这样对待。而陈明仁也很快来和耿飚等人见面。一见到陈明仁,耿飚立刻勃然大怒,质问道:
“为什么要软禁我们?为什么不让我们和北平军调部联系?为什么要阻碍调停工作?”
耿飚的三连问字字落地有声,陈明仁听后心情上也有些异样,说不上来是愧疚还是无可奈何亦或是装模作样,只能缓缓地向耿飚解释他也没有办法,这是上峰给他的命令,他只能服从。听到陈明仁这么说,耿彪等人也感到实在生气。
虽然被控制起来,但是耿飚从来没有放弃希望。现在说白了,蒋介石不让他们军调部发挥作用,担心他们真的能够调停战役,这样就会影响他拿下四平这个城市的决定。等拿下四平后,蒋介石自然会释放他们的。可真是到了那个时候,又有什么用呢?
于是,耿飚决定做些什么!在被软禁起来的日子里,耿飚开始有意无意的和看管他们的人接触。在接触中,耿飚认识了一个叫做刘建义的人,此人也是湖南人,和他是老乡,是国民党的军调部代表之一。于是借着老乡之名,耿飚故意和此人打好关系,借机获取了很多的消息。
例如,耿飚打听到蒋介石已经决心要拿下四平,要发起大的进攻攻势。耿飚知道是拦不住了,那就应该立刻联系在四平驻守的我军,让他们尽快撤退,不要再纠结撤离与否,保存有生力量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耿飚立刻草拟了一份劝四平我军撤退的电报。至于怎么发出去,耿飚也想好了对策,他先喊来机要员将这封电报的内容翻译成密电,然后再找到美方的军调部代表,让他们帮忙将电报发给北平军调部。耿飚等人不再阻拦对抗,发一封电报美方还是愿意帮忙的。很快,中央便收到了耿飚的电报,作出了指示。
这下,蒋介石也就没有继续关着耿飚一行人的理由了,所以下令陈明仁释放耿飚等人。而陈明仁也友好的接待了耿飚一行人,表达了自己的愧疚,并且也举办了一个欢迎耿飚一行人的宴会,算是当作赔罪吧。
耿飚虽然气愤,但也还是接受了邀请。在宴会上,耿飚和陈明仁也闲聊起来。两人在闲聊中得知彼此是湖南醴陵人,是老乡,还是感到很高兴的。于是,两人也谈起了许多的话题,例如跟着国民党和共产党有什么区别?
陈明仁谈起这一点后,当即有些炫耀意味的和耿飚表示,跟着国民党,生活过得好,他能够吃上洋面,喝上好酒,而且穿的衣服也是卡其布这样的好布料。相反共产党的条件就很困难了,衣食住行的条件都很是艰苦。
听到陈明仁这样说,耿飚瞬间翻脸,严肃的回怼道:
“我们中国人怎么总是吹外国?”
接着,耿飚也怒斥陈明仁,确实没错,国民党吃的比共产党好,穿的也比共产党好,但是老百姓呢?难道老百姓也是这样过生活的吗?况且,吃的穿的用的这些洋货,都是外国的,但是用外国的洋货很是光荣吗?怎么能总是这样吹外国的东西?
听到耿飚这样严厉的怒斥,陈明仁也感到了一丝丝尴尬。或许正是这次谈话,给了陈明仁反思的机会。陈明仁毕竟与白崇禧等人不同,心境澄明,也是爱国将军。耿飚的话,像一颗种子一样在陈明仁心中发芽。
到了1949年的时候,陈明仁也终于心境澄明的想通了许多的事情,于是率部起义,和平解放了长沙。也算是将功折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