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生态环境局16日介绍,2025年扬尘专项治理行动正式启动。

据介绍,春季干旱、少雨,外来沙尘天气多发,是北京市一年中扬尘问题较为突出的季节。从近三年4、5月份PM2.5组分分析看,扬尘对PM2.5的贡献占比为二至三成,明显高于全年其他月份。影响空气质量,关乎城市的洁净程度。

针对季节性污染特点,近两年北京市在春季开展扬尘专项治理百日攻坚行动,精准治污取得明显成效。今年扬尘专项治理百日攻坚行动现已经全面启动,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交通、水务、园林绿化、城管执法等七部门联动,全领域加强扬尘污染防治,切实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环境问题,提高城市洁净度。

今年的专项治理坚持“四尘”共治,主要针对施工扬尘、道路扬尘、裸地扬尘和外来沙尘造成的二次扬尘污染,延续有效机制、补齐薄弱环节,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进行优化细化,力争取得进一步突破。

加大工地“创绿”,推广新技术应用

各类施工工地和建筑垃圾消纳场、混凝土搅拌站等场站就是一个个“点”上的扬尘源,如果规范不到位,很容易让扬尘跑出来,由点及面影响周边道路甚至区域的洁净度。

今年,北京市继续推广全密闭施工,在全市范围内继续积极有序推广基坑气膜等先进技术。基坑气膜是北京市针对工地扬尘治理探索的一项有益举措,从2023年10月第一个基坑气膜落地西城区开始,北京市已经陆续在15个项目中使用。项目从启动到完工,都在气膜里实施完成,把施工产生的扬尘和噪声“罩”住,能最大程度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同时,把工地、重点场站出入口管起来,把产生的扬尘“锁”进去。北京市各施工工地继续严格落实好“进门查证、出门查车”“门前三包”要求,做好工地(场站)洗轮机规范安装工作,防止进出工地车辆带泥上路行驶。加强场区内及出入口除尘、降尘、抑尘作业。

开展道路“升优”,实施闭环式治理

道路承接了各类扬尘逸散、渣土运输等车辆散落及遗撒的尘土,会被往来车辆不断碾压磨碎,粒径不断细化,车轮卷起后又会反复产生扬尘,对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今年,北京市继续开展平原地区道路尘负荷监测,并对监测数值较高道路开展复测、公示,追溯扬尘污染产生根源加强周边扬尘源治理,推动解决道路遗撒、路面破损等带来的道路扬尘问题。进一步加大“冲扫洗收”组合工艺作业覆盖面,增加道路清扫保洁频次,做好沙尘过后道路的清扫保洁,减少二次扬尘污染,切实提升各类道路洁净度。

深化裸地“见绿”,探索生态化抑尘

裸地遇风容易起尘,需要因地制宜开展抑尘见绿工作。

今年,北京市更加注重绿化过程的技术指导,开展裸地生态治理和林下植被种植。对短期无建设或利用计划的裸地通过硬化、绿化等方式减少扬尘污染。各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动态整治,有序推进多元见绿、揭网见绿。

推进区域“示范”,提升精细化降尘

在全面加强施工工地、重点场站、大街小巷、裸露地块等各领域扬尘管控基础上,本市还将推动重点地区建设扬尘精细治理示范区。

针对人口密集、施工工地多紧邻居民区的重点地区,需要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提升小微工地精细化管理水平,减少对周边居民的打扰。示范区内要全面推广应用全密闭施工技术。居住区装修垃圾清运鼓励使用全密闭新能源智能箱车辆。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道路、背街小巷的清扫保洁力度,实现基本消除道路尘负荷等级差的道路。

专项治理期间,为确保扬尘突出问题整改迅速、不反复,七部门将定期组织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分析形势、通报问题,研究推进重点难点工作。

“扬尘问题点多面广,涉及领域广泛,近年来,各建筑施工、运输、消纳等从业单位凝聚共识、合力攻坚,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副处长刘龑表示。此外,鼓励施工工地、场站在做好扬尘污染治理的同时,优先使用新能源渣土车、搅拌车,纯电动、氢燃料电池非道路移动机械,以首善标准打造绿色施工样板。同时希望各方继续推动管理创绿,提高扬尘现代化治理水平,落实好扬尘管控主体责任,推动各项扬尘管控措施有效落实,助力首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