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3年,军统头子戴笠收到一份新四军将领最新阵亡名单。
他如往常一样拿着名单比对着这些人的职务和军队,突然他看到一个特殊的人名——田守尧,他盯着这个人名思索了一会儿,兴奋地定下一个计谋。
不久后,延安总部的党校内,迎来了一批军官干部,边区保安处长陈泊在整理中央领导日常安排工作时发现了一件事,毛主席接见名单上有一个叫做田守尧的旅长。
陈泊来延安时间晚,很多人他都不认识,所以对于每个人他都保持高度谨慎。
他通过各种资料寻找田守尧入边区记录,意外发现这个“田守尧”没有介绍信。
通过介绍信深挖下去又发现他的入边记录和语言习惯也是疑点重重,这就是延安著名的“真假田守尧”案。
田守尧
那么,这个位田守尧旅长为何“死而复生”?最终陈泊如何破获阴谋?
真假田守尧
1942年,延安保安处长陈泊策反了一个特务,并利用这个特务抓捕了约60名潜伏进延安的特务,他们潜伏在中央和地方的各个角落,范围广潜伏程度深,已经严重威胁到党组织的安全了。
从他们口中陈泊获取了一个重要消息:国民党的军统特意培训了一个“汉中训练班”,分批潜伏进来执行暗杀、制造混乱等任务,以达到配合胡宗南进攻延安的军事计划。
“汉中训练班”事件惊动了中央军委,军委保卫处更是牵头召开联合会议,要从上到下对附近的军统保持警惕,全面加强延安的防特反特力量,从各个途径入手保卫中央领导人的安全。
保卫处这里需要严格监察主要领导人的日常活动,争取不给敌人留一丝一毫的空隙。
1943年6月,陈泊如往常一样查看中央领导的日常计划安排,一天他看到这样一条记录:毛泽东同志将于本月22日上午,接见华中战区的新四军第三师八旅旅长田守尧同志。
陈泊不认识田守尧,他找来几个主要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询问:
“你们谁见过田守尧旅长?”
几人略微思索后摇头:
“陈泊同志,我们谁也没见田守尧旅长,不过我们听说过他,是新四军最善于打仗的将领”。
按照惯例陈泊对田守尧同志进行调查,他交上来的书面资料没有什么大问题,陈泊随后找到办理田守尧保卫员询问相关情况。
陈泊
保卫员说:
“田守尧旅长和我聊天时说过,他转道去晋西北时因为丢了介绍信所以给中央军委发过电报,听说中央军委也给他回了电报”。
电报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安全的传信工具,极易被敌人监听,所以田守尧丢一个介绍信就发电报给中央军委这个举动格外怪异。
陈泊拿着田守尧的资料反复查阅,随后向晋西北派去两个士兵询问田守尧过境情况,据晋西北那里回信,这几个月里根本就没有一个叫田守尧的战友路过。
陈泊联想到之前的“汉中训练班”,立马就明白了假田守尧的出处。
陈泊火速向保卫部部长钱益民报告了这件事,同时为了不引起混乱,他悄悄带领助手将假田守尧控制起来进行单独审讯,同时还搜出一把无声手枪,这个手枪让所有的人出了一身冷汗。
面对铁证,这位“田守尧”旅长只好老实交代,原来他是戴笠精心挑选的特工,目的就是为了混进延安刺杀毛主席。
而反动派选择利用田守尧的身份混进延安,也是看中了田守尧的特殊身份。
艰难百战
田守尧1915年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县一户贫苦的佃农之家,家中姐弟众多常年饥饿度日,田守尧从小就营养不良,后来靠给地主放牛混一口饭吃。
15岁时田守尧被共产党的革命思想所折服,先是参加了六安县的少年先锋队,协助党组织宣传革命和新思想。
16岁时跟随毛正初参加农民反抗,因为表现勇猛田守尧成功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
中国工农红军
一次次残酷的炮火洗礼让田守尧迅速成长,他从每一次战斗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班长到排长每一步都是伤疤积累下来的进步,后来他的战功甚至得到了军区首长徐海东的夸赞。
1935年,田守尧和军区首长徐海东一起升任鄂豫陕省委委员。
5月,田守尧带领战士在鄂豫陕根据地迎来国民党第一次围剿行动,田守尧临危不惧根据地形歼灭敌人一个旅,9月田守尧被升任十五军区第89师师长。
红军长征后,田守尧带领89师围歼东北军110师并取得胜利,110师是原张学良的王牌军,这场大捷是红军会师后的第一场大胜利,不仅让田守尧和89师一战成名,还为其他红军来陕创造有利条件。
11月下旬田守尧在毛主席、周总理的指挥下再次打响直罗镇战役,周总理甚至在24日亲临指挥部参与这场“欲擒故纵”的计划,田守尧严格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在包围圈的西面“放水”,全歼闯入布袋阵的东北军109师,活捉师长牛元峰。
此战意义更加重大,毛主席高度评价:
“镇罗镇大捷从根源上巩固了陕甘苏区,是中共中央把大本营转移到西北地区的一个奠基礼”。
1934年11月田守尧所在的十五军开始从鄂豫陕根据地向陕甘苏区进行战略转移,作为党中央的先遣队,田守尧直面蒋介石的主力部队,每走一步都有国民党军队的重重阻碍。
田守尧不敢有一丝一毫懈怠,每一仗都关乎红军的生死存亡,可以在战斗中示敌以弱但不能让敌人抓住任何破绽,就这样田守尧经历1年转战于鄂、豫、皖、甘、陕五个省一万多公里,先后六次受伤最后到达陕北根据地。
“七七事变”后,国共开始第二次全面合作,田守尧所在的红十五军改为八路军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田守尧担任第六八八团副团长,9月来势汹汹的日军沿平汉、陇海、津浦线向山西腹地进犯。
国民党第二战区的第6、7集团退守雁门关、茹越口、平型关附近,他们准备以这里的天然地理优势来阻止日军的进一步进攻,田守尧所在的八路军一一五师赶往平型关附近,配合第6、7集团的这次保卫山西腹地军事计划。
为了这次合作,朱德等人和国民党第二战区长官阎锡山多次协商作战方案。
688团作为预备役,被部署在东长城村附近全面协助友军作战,24日夜平型关下起瓢泼大雨,战士们为了到达既定的作战目标,不得不深夜冒雨穿过崎岖的山路和丛林。
暴雨不仅带来了寒冷还带来了洪灾,比如有一个团走过一半路就被山洪冲没了,很多战士和设备被山洪冲走了,就这样688团被迫停在原地等山洪退去。
率先到达战场的战士们身着单衣潜伏在湿地、山岩上,直到25日凌晨5点平型关战役正式开始,田守尧的688团配合主力歼灭凶残的日军,大战经历了几天几夜也彻底结束,田守尧也因为身先士卒光荣负伤。
不幸牺牲
田守尧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红军将领,党组织也十分看重田守尧的成长潜力,先后三次安排田守尧前往延安学习。
第一次是红军东征以后,田守尧系统地学习文化来适应逐渐发展的新趋势。
第二次是1939年,当时田守尧因为优异的表现荣升第三四四旅副旅长,这次学习让田守尧不仅提高政治觉悟,还进一步提升自己军事指挥能力。
第三次是1943年抗日战争迎来新形势,中央领导再次组织高层领导干部来延安深造。
这次学习除了田守尧以外还有他们第三师参谋长彭熊、张赤民支部书记、一部分女同志,他们扮作商人十分低调地从苏北盐河口乘船出发。
他们原本计划是经黄河在苏鲁交界处转道去延安,结果于河面上遭遇日军的巡逻艇,日本人肆无忌惮冲向田守尧他们的木船,以枪支胁迫登船检查。
田守尧
原本彭熊还想周旋过去,不过自大的日本人却蛮横的要上船搜查,考虑到船上女同志的安全,彭熊果断发动战斗的命令,所有同志拿出掩藏在身边的武器和日军的巡逻艇硬刚。
日军的小队长和翻译官率先阵亡,失去主心骨的巡逻艇转身就逃,不过巡逻艇在距离木船四百余里时利用机关枪扫射,雨点一样密集的子弹封锁了所有人的逃生之路。
船夫死了,木船搁浅。
日本的巡逻艇再次追了上来向船上的红军战士扫射,田守尧和张赤民组织没有受伤的战友一边躲避子弹一边救助受伤的同志,他们沿着河岸向水浅的河滩游去,身后只留下一片片殷红的血色。
他们这里的枪炮声也引来了岸边的民兵组织,他们三三两两拿着武器跑来支援。
当确定田守尧是来延安学习的新四军后,更是招来更多战友救下他们一行人,田守尧和妻子陈洛莲本来可以被救,却因为一个涨潮被双双冲走了。
这场从凌晨到黄昏的海战夺去了16位高级干部和28位船员、其他工作人员的生命。
由于当时延安的情报和交通条件都相对比较落后,延安方面对于田守尧同志牺牲的细节也无法在第一时间获悉,所以这才让戴笠给钻了空子。
英雄已逝,军统势力却伪造英雄的名义来延安搞刺杀,实在让人不耻!
好在被毛主席称呼为“延安福尔摩斯”的被陈泊识破,还世人一个真相。
陈泊的火眼金睛曾经数次识破军统潜伏进来的特务,为延安革命根据地的安全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延安的福尔摩斯
延安这名叫做陈泊的保安处长,出身广东省渔民家庭,年少时念过几年书,经历过社会的黑暗后毅然投身于革命,是我党历史上最为传奇的侦查专家。
1926年,陈泊因出色的表现成为共产党党员,1927年他报名参加琼海工农红军,后来大部队在攻打博鳌时失了利,家中也遭到叛徒出卖只有陈泊一人逃了出来。
此时陈泊孤苦无依,为了活命,他乘船跑到印度尼西亚寻找开餐馆的三舅。
三舅心疼陈泊家破人亡,不仅供他吃喝,还给他联系学校上学,陈泊课业之余和几个同样流亡海外的战友找到了共产党海外组织。
1939年,马来党组织安排陈泊担任稽查总队队长,负责共产党海外的保卫和锄奸工作,为了个人安全他给自己取了“布鲁”的代号,“布鲁”来自马来语意为螺丝钉。
1931年马来西亚共产党中出现叛徒,隶属于新加坡区书员记李锦标被捕后投靠敌人,还亲自带领敌人抓捕当地的共产党员,为了保护新加坡党组织,一场锄奸行动势在必行。
李锦标不是傻子,他一直跟在英国政治侦探长身边,加上敌人严密的保护,三次刺杀都失败了,最后党组织把这项艰苦的任务交给了陈泊。
陈泊收到命令后就拿着自制炸弹追踪李锦标的行踪,不过他手里自制炸弹却意外爆炸,让执行任务的陈泊晕了过去,陈泊的左眼、左手还有脸部都受了严重的伤,被前来抓捕的警察关进监牢。
陈泊自然不能承认自己是去杀人的,他谎称自己路过酒店时,突然看见一个炸弹被扔进房间,随后他就不省人事了,甚至他还情绪激动地要求警局严查凶手。
警察审讯过他多少次,他都坚持自己最开始的说辞,没有露出半点破绽,于是他的案子被拖了一年之久。
警方虽然不相信陈泊的说辞,但是也找不到任何罪证,一直关在监狱里也不好交代,于是以“危险分子”的名义把陈泊等一批人送回大陆。
陈泊重获自由后第一件事就是寻找组织,组织看到陈泊是个生面孔,就将他先后安排至厦门、上海和西安等地从事相关工作。
1937年2月,鉴于陈泊的优良表现,党组织决定把陈泊送到延安红军大学进行系统性学习。
“七七事变”后,陈泊和很多人一样不得不提前结束学业投入到抗日事业上来。
领导根据陈泊的日常表现,把他分配到陕甘宁边区负责保卫侦查,因为陈泊不仅胆大心细还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陈泊很喜欢这个工作,他每天都怀着极高的热情投入到侦查这份事业中来,甚至不顾安危独自前往边境的情报点检查日常工作,虽然十分辛苦陈泊每次也能从各站点带回丰富的情报信息。
一次他们抓捕了中统潜伏过来的卧底,陈泊灵机一动打算乔装成特务混进中统内部,翌日陈泊穿上特务的衣裳,大摇大摆地来到附近的县城要见书记长,书记长和陈泊对上暗号后两人就大鱼大肉地吃上酒席。
席间一壶小酒下肚,书记长和附近的官员就把他们搜集共产党的情报点、情报暗号、途径说了个遍,若是遇到含糊其辞的,陈泊就摆官威对其进行训斥,一顿饭下来陈泊收获良多。
陈泊胆子更大了,他用同样的法子在附近六个县如法炮制,安全归来后他将所有资料归集报告给上级,很快保卫部门按照他的线索抓捕特务多达四十名,一下子肃清了延安附近的敌特力量。
毛主席听说这件事也是连连夸赞:
“这个布鲁,奇才呀,是延安的福尔摩斯,只是可惜我们也只有他一个布鲁,要是来上十个布鲁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