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5月,蒋介石密电胡宗南,要他率部闪击延安,一举攻占陕甘宁边区。电报中,蒋介石强调“行动绝对保密”。谁料到,短短2个月的时间,朱老总就发电质问胡宗南,不仅说出了胡宗南的部队已经抵达洛川,进逼延安的详细布局,还点破了国民党想要“剿共”,破坏抗战团结大业的卑劣想法。

胡宗南看后愣在原地,他冷冷地盯着自己的副官熊向晖:“是谁泄的密?这仗还这么打?”熊向晖沉着应对,没有暴露。时隔4年,相似的戏码再次上演,熊向晖这一次仅用三张纸条就葬送了胡部30万大军。



1919年,熊向晖出生在湖北的一个官宦家庭。1936年,熊向晖考入了清华大学。经过“一二九抗日运动”的洗礼,同年12月,熊向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初期,熊向晖奉命报名参加“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到胡宗南部“服务”。

1938年初,胡宗南开始分批接见服务团人员。期间,胡宗南会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对同一批人员进行了问话测试。面对胡宗南抛出的各种问题,熊向晖总能轻松应答,并且有理有据。胡宗南万万想不到,这是周总理专为他布置的一枚妙棋。

周总理对胡宗南很了解,知道胡宗南喜欢什么类型的人才。当周总理得知胡宗南部的服务团要招人时,便让北方局负责青年工作的蒋南翔物色一个秘密党员,依着周总理描绘出来的形象,蒋南翔选了熊向晖。

同年2月,服务团开始整训。胡宗南非常看好熊向晖,单独把他提出来,送他进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学习。1939年3月,熊向晖在军校学期已满,胡宗南迫不及待地把熊向晖收入麾下,担任自己的侍从副官。

胡宗南对熊向晖相当器重。他入学6个月的时候,胡宗南亲自到军校看望熊向晖,并当众夸他“已经有军人模样了”。得知熊家老两口过得很艰难,胡宗南直接派了一笔生活费。熊向晖毕业典礼时,胡宗南钦点他代表所有毕业生致词。



1947年,为了培植身边的亲信势力,已是上将的胡宗南保荐熊向晖赴美留学。不过,熊向晖还没动身,就接到了胡宗南的通知,让他暂缓出国的进程。原来胡宗南已经得到消息,蒋介石下令3月13日对延安发动进攻。大战在即,胡宗南的贴心助手熊向晖可不能走。

熊向晖回来的当天,胡宗南就交代他,根据老蒋下发的两个文件内容,绘制一份军事草图。熊向晖打开一看,极为震惊,里面有双方的兵力部署情况。此时距离总攻还有10天时间,熊向晖把草图的信息透露给了地下党。第一张纸条送到了延安,熊向晖通过地下党带来的反馈是“毛主席认为很及时。”

3月10日,胡宗南开会向部下布置进攻延安的详细方案。此时,保密局的魏主任,带来了一台美国最新的侦测无线电台,经过筛查电波,发现山西兴县的无线电台最多,由此判断,那里就是中共首脑的据点。

熊向晖得知情报后,心急如焚。此时,一直与他联络的地下党不在身边,熊向晖只能冒险把情报写下来,派胡宗南的机要交通员先送到一个熟人手里,再转交到地下党员。熊向晖考虑到,熟人很正直,能信得过的。由此,熊向晖传递出了第二张纸条,周总理得到情报后,立即下令中央电台停职工作3天,轻松化解了先进的美国设备带来的压迫。

3月19日,毛主席、周总理主动撤离延安。3月25日,胡宗南左翼李纪云部,在青化砭遇到解放军设伏,全军覆灭。而李纪云部队的行军动向、速度的数据,早在数天前,就通过熊向晖的第三张纸条,送到了毛主席的案头。



胡宗南部被彻底打败后,5月20日,胡宗南与熊向晖共进晚宴的时候,对他说:“这里已经没什么事情了,你还是去美国吧。”

7月,熊向晖前往美国,他先在密西根大学就读,后来又到了俄亥俄州大学。1949年初,熊向晖获得了硕士学位。4月底,熊向晖取道香港,顺利回到了大陆。从此,熊向晖从“地下”转到了“地上”,踏上了新的征途。

1949年11月6日,熊向晖出席了周总理在勤政殿主持的一个招待会。里面有不少和谈的代表,像张治中、邵力子、刘雯等人。张治中见到熊向晖很惊讶地问:“这不是熊老弟吗?你也起义了?”

周总理笑着说:“他不是起义,是归队。”见众人一脸懵,周总理才道出缘由。“国防部”次长刘斐听后,很是震惊,他说:“难怪胡宗南老是打败仗,原来是熊向晖的功劳啊!”周总理接过话说:“蒋委员长的命令还没下达到军长,毛主席就已经全部看完了。”



张治中感叹道:“蒋介石不仅在军事上,政治上比不上中共,今天才知,情报上也落后一大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