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农历正月初九,一场热闹的“村晚”在花溪区青岩镇龙井村上演。当天,随着开寨门、唱山歌、跳竹竿舞、花车巡游、百坊寻宝等精彩节目上演,让现场观众大呼过瘾,别样的民族风情也吸引众多网友线上打卡,不少网友还表示“一定要来一次龙井村”。
龙井村“村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感受民俗活动。
果不其然,随着气温转暖,来龙井村的省外游客明显比往年更多。“现在来龙井村的外地人越来越多,游玩中,他们特别钟情龙井村的民族文化和布依风情。”花溪区青岩镇龙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龙德国说。
龙井村距离青岩古镇1.5公里,是一个拥有500年历史的传统布依族村寨。龙井村依青山而建,龙井水穿寨而过,环境优美,少数民族文化浓厚,曾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贵州省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示范点”等。
近年来,龙井村凭借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布依情味·龙井百坊”为主题,坚定不移实施“一个龙井村,百个布依坊”的“百坊计划”,先后发展起陶艺坊、刺绣坊、蜡染坊、银坊、酒坊、香坊等多种新业态。
2019年,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贵州工艺美术大师、传统印染(豆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婷婷在龙井村开起蜡染坊,成为一位“新龙井人”。
最初,张婷婷是被龙井村的水所吸引,因为龙井村有一口古井,数百年从未干涸。古井名龙井,龙井村名也由此而来。张婷婷说:“对于染布人而言,水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蜡染还是印染,都离不开水的滋养。”正是这口古井,让张婷婷与龙井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多年来,张婷婷的蜡染坊发展远超预期,同时,也与最初的发展计划有些出入。张婷婷说,最开始的想法很简单,村里有绣娘可以做活,成品可以拿到青岩古镇售卖。随着龙井村名气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蜡染坊成品在村里就已售罄。
“现在,卖产品只占所有产值的两成左右,更多的收入来源于讲课和体验。”张婷婷说,随着市场的变化和对文化的渴求,绣娘变成了讲师,走进学校、社区讲民族文化、讲工艺传承;游客走进龙井村,亲手体验蜡染制作,感受民族文化的力量和温度,这让民族文化和传统手工艺更具生命力。
龙德国家也开有酒坊,一提起布依酒,他就仿佛打开了话匣子。龙德国介绍,布依族酿酒品种较多,其中,花溪刺梨酒驰名中外,它是清咸丰同治年间,花溪青岩附近的龙井寨、关口寨的布依族群众首创的。青岩状元赵以炯孩提时就曾作过一首《咏刺梨》诗:“生在山间不入盆,擅妍不肯进朱门。却和龙井酿成酒,贡上唐朝承圣恩。”因刺梨酒味醇甘美、酸甜爽口,不少游客买回家后,还要再次邮寄,成为龙井村的“回头客”。
民族文化是根,为乡村旅游引来源头活水。数据显示,2024年,龙井村接待游客逾22万人,旅游综合收入16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20万元。古井泉涌,文化传承,龙井村乡村振兴的步伐愈发铿锵有力。
记者 李春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