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 年,当人民日报公布国民党战犯名单时,卫立煌的名字赫然在列。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卫立煌不仅没有忧虑,反而喜不自禁,直呼共产党高明,称自己有救了。这究竟是为何?



回溯历史,卫立煌与中国共产党的渊源颇深。1937 年,卫立煌接到命令守卫山西,当时日军对该地发起猛烈进攻。由于日军装备先进,淅口作战异常艰难,卫立煌的部队很快遭到重创,损失惨重。好在朱德调派贺龙、林彪等人前去支援,才缓解了卫立煌的危机,迅速扭转了局势。

1938 年,抗日战争爆发。太原战役结束后,日军调集大量兵力从太原南下,企图攻占华北地区。当时身为二战区分指挥官的卫立煌,在信岭战役后部队战败,准备向中条山撤退。此时,赵荣升建议他去延安见毛泽东,或许能寻得应对之法。卫立煌采纳了这一建议。



1938 年 4 月,卫立煌来到延安,受到百姓热情欢迎和毛主席的盛情款待。尽管条件艰苦,但卫立煌感受到了满满的诚意、真诚与朴实。毛主席与卫立煌交谈甚欢,如同挚友,针对当时的局势深入分析。毛主席的抗日理念深深影响了卫立煌,并成为他一直坚守的信念。这次延安之行给卫立煌留下了深刻印象。

卫立煌对红军顽强拼搏的精神钦佩不已,认为这样的部队强大且能成为国家支柱。随后,他为八路军送去珍贵的军用物资,这在当时可谓雪中送炭,为八路军提升战斗力奠定了基础。尽管国民党内部有人阻挠,但这批物资最终还是送达八路军手中。



此后,淅口战役后,卫立煌与周恩来进行了三次会面。每次会面时间虽不长,但对卫立煌而言却是极大的提升。周恩来向他询问山西情况,一起分析局势,告诉他唯有团结民众,才能迅速消灭敌人。

在此,插入一个历史案例。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曾合作抗击日军,比如平型关大捷。八路军 115 师在林彪、聂荣臻指挥下,成功伏击了日军,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同时也展现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力量。

卫立煌对共产党越来越佩服,他不仅与毛主席、周恩来建立了深厚情谊,与朱德也有着深厚的革命友情。1938 年,卫立煌与朱德见面,两人一见如故。在民族存亡之际,卫立煌选择与共产党站在一起。



然而,面对内战,卫立煌不愿听从蒋介石的命令。当蒋介石任命他为东北的剿匪总司令时,卫立煌决定站在人民这边,与共产党合作。正因如此,他被蒋介石软禁。

1949 年,国民党内部对卫立煌产生怀疑,而此时人民日报公布的战犯名单中有他。这看似不利,实则让卫立煌感到欣慰。因为他深知,这意味着共产党了解他的真实立场和心意,将他视为可以争取和团结的对象,而非真正的敌人。这一巧妙安排,给他提供了保护,让他避免了来自国民党内部的迫害。最终,卫立煌没有跟随蒋介石去台湾,而是前往香港,1955 年回到了祖国。



卫立煌的经历,反映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位爱国将领在复杂局势中的抉择与坚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