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关穴手厥阴心包经络穴,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在中医里被誉为“心胸内关谋”,是调理心、胸、胃、神志问题的重要穴位。

一、穴位定位

位置

  • 在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约三横指),两条肌腱(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握拳,腕部出现两条明显的肌腱,内关穴就在这两筋之间,距腕横纹约三指宽处。

二、功效与主治

1. 宽胸理气,缓解心胸不适

  • 胸闷、心悸、心绞痛(辅助调理,但不能替代急救)。
  • 气短、呼吸不畅(如情绪紧张、压力大时憋闷感)。

2. 和胃降逆,调理消化

  • 恶心、呕吐(如晕车、孕吐、胃炎)。
  • 胃胀、胃痛、呃逆(打嗝)

3. 安神定志,调节情绪

  • 失眠、焦虑、烦躁(尤其因心火旺或肝气郁结引起)。
  • 心神不宁、多梦易醒

4. 镇痛作用

  • 头痛、偏头痛(尤其与情绪或气血不畅相关)。
  • 手臂酸痛、腕管综合征(配合外关穴)。

三、适用人群

✅ 长期压力大、情绪焦虑者
✅ 心血管功能较弱或偶发心悸者
✅ 经常胃胀、恶心、晕车的人
✅ 失眠、多梦、易紧张的人群

四、刺激方法

1. 指压按摩

  • 方法:用拇指按压内关穴,力度以有酸胀感为宜,持续按压1~3分钟,左右交替。
  • 增强效果:配合深呼吸(吸气时按压,呼气时放松)。

2. 艾灸

  • 适合寒性胸闷、胃寒呕吐,艾条温灸5~10分钟(注意避免烫伤)。

3. 贴敷或针灸

  • 中医针灸常用此穴调理心脏病、胃肠功能紊乱。
  • 可贴王不留行籽磁疗贴长期刺激(如晕车时预防呕吐)。

五、经典配伍

  • 胸闷 + 心悸:内关 +膻中穴(宽胸理气)。
  • 胃胀呕吐:内关 +足三里(和胃降逆)。
  • 失眠焦虑:内关 +神门穴(安神助眠)。
  • 头痛:内关 +合谷穴(通络止痛)。

六、注意事项

⚠️孕妇慎按(有活血作用,孕早期避免强刺激)。
⚠️严重心脏病发作时,不可仅依赖按穴,需立即就医!
⚠️ 按压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刺激导致皮肤损伤。

七、现代研究

  • 调节心率:临床观察发现,刺激内关穴可缓解窦性心动过速早搏
  • 止呕机制:可能通过调节迷走神经兴奋性,抑制呕吐反射(常用于术后或化疗后止吐)。
  • 改善微循环:对心脑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总结

内关穴是“万能急救穴”,尤其适合突发胸闷、恶心、心慌时应急使用。日常按摩可帮助调节情绪、改善睡眠、增强心肺功能,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穴位!

建议:每天早晚各按揉3分钟,长期坚持对心血管和消化系统有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