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双链断裂(DSB)是最严重的 DNA 损伤形式之一,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它们的有效修复需要增加染色质的可及性,以促进修复因子的募集。染色质快速打开的最明确机制涉及乙酰化修饰和 PARylation 修饰,这两种机制会降低 DNA-核小体界面的电荷。然而,在 DNA 损伤应答(DDR)期间驱动染色质松散的机制,尤其是各种组蛋白修饰在调节染色质重塑中的作用,仍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
2025 年 4 月 16 日,深圳大学朱卫国教授团队(田媛、冯婷婷和张俊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了题为:Histone H1 deamidation facilitates chromatin relaxation for DNA repair 的研究论文。
连接组蛋白 H1 中天冬酰胺 76 和 77 位点(H1N76/77)的脱酰胺修饰在 DNA 损伤应答(DDR)早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揭示了 H1N76/77 的脱酰胺修饰通过级联反应促进 H1 临近的 赖氨酸 75 位点( H1K75)的乙酰化来调节染色质重塑,进而促进损伤修复因子的募集。总的来说, 组蛋白 H1 的脱酰胺有助于染色质松散以进行 DNA 修复。
DNA 的双链断裂周围可及染色质的形成,对于其高效修复至关重要。尽管已知连接组蛋白 H1 能促进染色质的高级别压缩,但 H1 修饰如何在 DNA 损伤时调节染色质松散的机制尚不清楚。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DNA 损伤后,CTP 合酶 1(CTPS1)催化组蛋白 H1 的天冬酰胺 76 和 77 位点(H1N76/77)发生脱酰胺修饰,随后触发临近的赖氨酸 75 位点(H1K75)的乙酰化修饰,这种组蛋白 H1 的双重修饰与染色质打开相关。
从机制上来说,组蛋白乙酰转移酶 p300 更倾向于以脱酰胺化的 H1 作为底物,这表明 H1 脱酰胺化是后续乙酰化的先决条件。
此外,在小鼠异种移植模型和临床队列中,研究团队发现,CTPS1 的高表达均与癌症放疗抵抗相关,而 CTPS1 缺陷可以显著提高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
总的来说,这些发现为连接组蛋白如何在 DNA 损伤应答中调节动态染色质变化提供了新见解。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8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