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国试飞两架先进的战机后,美国媒体可谓是拿着放大镜逐帧观看,试图从网传的模糊视频中发现重大秘密,比如前几天发现成飞的新战机表面有发光涂层,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但是足以让美国军事观察专家震惊。
2025 年 4 月 16 日,一架神秘的中国战斗机,据信是沈阳 J-XDS,在辽宁省沈阳市的上空翱翔,观察家称这是一架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飞机的又一次试飞。
美国媒体在中国社交媒体中找到一些零星拍摄照片,他们发现一个重要信息,飞机机头上显然没有皮托管,这是一种用于测量空速的关键传感器。
这一观察结果引发了人们的猜测,即这架喷气式飞机可能是沈飞正在开发的第六代隐形战斗机J-XDS的第二架原型机。
歼-XDS的发展
虽然“歼-XDS”(西方媒体代号,亦称 J-50 或 J-XD)尚未获得中国官方命名,但其发展代表着中国在下一代战斗机技术领域的重要探索。该机型由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沈飞)研发。
沈飞作为一家拥有歼-11、歼-16等战斗机生产经验的国有航空航天企业,其研发实力毋庸置疑。“歼-XDS”据信为一款双引擎、无尾翼隐形飞机,旨在满足空中优势和多用途作战需求。
2024年12月26日,该机首次被公众目击,当时其在沈阳附近飞行,并由一架歼-16战斗机伴飞。公布的图像显示其采用独特的 Lambda 机翼布局,即拥有大后掠角和下垂翼尖的三角形机翼设计,这有助于提高隐身性能和空气动力学效率。
此外,该机还配备了带附面层隔道和超音速进气口的腹部进气道,这种设计旨在降低雷达反射面积。分析人士指出,其配备了具备潜在推力矢量控制功能的双引擎舱,表明该机拥有出色的机动性。采用双轮前起落架和三轮起落架的设计则暗示该机机身结构坚固,具备携带大载荷能力。
“歼-XDS”的出现,预示着中国在隐身、机动性和作战效能等方面对下一代战斗机技术的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
沈飞的歼-XDS对比成飞的歼36,有哪些不同?
有关歼-XDS的有限信息引发了外界对其设计意图的诸多猜测。与其同系列的成都歼-36相比,歼-XDS的紧凑型尺寸暗示了其可能针对航母作战环境进行了优化,这与中国在印太地区日益增长的海军力量部署需求相符。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试飞图像显示歼-XDS并未安装传统的皮托管。这一现象可能预示着多种技术发展方向。
一种解释是,该机为第二架原型机,旨在测试更为先进的空速测量系统。现代战斗机,特别是第六代战机,正日益依赖激光或雷达等替代方案,以降低阻力并改善隐身性能。这种趋势与中国积极探索前沿技术的战略方向相符。
另一种可能性则指向技术误导,皮托管的缺席可能是故意为之,旨在引发猜测,进而掩盖飞机的真实性能。
歼-XDS的设计展现了中国对于第六代战机的愿景。其采用的无尾设计,可动翼尖的lambda机翼,以及内置弹舱均指向了隐身性能、敏捷性以及网络战能力的大幅度提升。这些设计理念与美国“下一代空中优势”项目和欧洲“未来作战空中系统”项目有异曲同工之妙。
尽管歼-XDS的具体参数尚未公开,但其推测尺寸和起飞重量使其与美国F-35处于同一量级。如果其确实具备航母兼容能力,那么它将在海军行动中具有显著优势。总而言之,歼-XDS的研发进展为了解中国下一代战机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个窗口,同时也凸显了其在航空航天领域不断追求技术突破的决心。
J-XDS 公开试飞:技术宣示与战略意涵
近期,中国 J-XDS 在人口稠密地区进行的公开试飞,不仅彰显了中国航空技术的进步,更可能是一种精心策划的战略宣示,意在向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国际竞争对手传递信号。值得注意的是,试飞时间恰逢毛泽东诞辰,更赋予其特殊的象征意义,进一步强化了国家民族自豪感与科技实力的宣传。
若确认 J-XDS 未采用传统皮托管,则将对其研发方向产生深远影响。皮托管虽性能可靠,但也存在易结冰、易损毁等缺陷,且其外形影响隐身性能。
中国或正致力于将 J-XDS 打造成一个技术试验平台,通过探索替代方案,为包括无人机、高超音速飞行器在内的其他平台提供技术借鉴。例如,激光空速传感器利用光线测量气流,虽集成复杂,但具备更高的精度和弹性,与 J-XDS 注重的宽带隐身性能相符。然而,由于图像质量的限制,目前尚难以明确判断是否存在皮托管,亦或仅仅是拍摄角度问题。
部分航空分析师对此持谨慎态度,指出低质量图像可能具有误导性,并建议在得出结论时应保持审慎,大家不要被西方根据几张图的模糊分析带节奏。
从全球视角来看,理解 J-XDS 的意义尤为重要。美国“下一代空中优势计划”旨在2030年代取代 F-22,尽管保密程度极高,但据称已于2020年首飞全尺寸原型机。因此,J-XDS 的公开试飞及其潜在的技术创新,无疑将对未来空战格局产生影响,值得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