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非主流媒体转载了所谓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Pete Hegseth)警告中国高超音速导弹能在20分钟内摧毁所有美航母”的说法,更有小众媒体报道说是美防长直言,面对中国的导弹攻势,美军的核动力航母,很可能连20分钟都撑不住就会被“团灭”。
对于以上说法,本人查询雅虎新闻等平台有相关标题 ,印度《经济时报》也予以转载 。然而,截至目前,包括路透社、新华社和美联社在内的主流国际媒体并无此报道;在路透社对赫格塞思公开活动的多篇报道中,均未出现类似言论(如他在巴拿马安全会议上的表态) 。因此,这一“20分钟团灭”更像是社交媒体和少数财经网站的误传,真实性存疑。
以下基于路透社3月30日的报道,重构一则真实且有权威来源的新闻稿:
美国防长赫格塞思:日本是遏制中国“关键一环”,将加速联合生产AMRAAM与SM‑6导弹。
赫格塞思上任后多次公开强调要“增加国防开支”,并淡化对五角大楼内部审计的担忧,以便为新武器项目争取更多资金 。在国内政治环境中,对“中国威胁”进行夸大,有助于赢得国会对高超音速拦截、导弹防御系统等项目的支持。通过高调与日本合作生产AMRAAM、SM‑6,展示美日同盟的“战术一体化”,增强区域盟友对华威慑意志。在盟友面前渲染中国导弹威胁,能促使更多国家在情报共享、后勤支持、基地使用等方面让步。
航母真的“不堪一击”吗?
我们先看中国反舰导弹能力
主要包括东风‑21D/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东风‑17高超音速滑翔弹头,以及鹰击‑18等超音速巡航导弹。这些武器的确提升了对航母战斗群的威胁,但并非“秒杀”级别。
接下来我们再看美航母的多层防御
护卫编队:每支航母战斗群通常由2至3艘伯克级驱逐舰(搭载Aegis/SM‑6/SM‑3)、1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若干攻击型潜艇护航。舰载机群:F/A‑18E/F、“鹞”II、E‑2D预警机及F‑35C等,不仅可远程拦截来袭导弹,还能对岸基导弹发射阵地实施反击。电子战与软杀伤: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舰载干扰弹和诱饵,可显著降低高超音速武器的命中率。
一旦东风-21D或东风-26这类弹道导弹来袭,美军首先会启用舰载宙斯盾系统,发射SM-3或SM-6导弹进行中段拦截。这些拦截弹能够在导弹飞行至大气层中段时将其击毁,拦截高度最高可达500公里。与此同时,预警机E-2D会协同驱逐舰和巡洋舰,在第一时间探测威胁,为整个战斗群争取反应时间。
如果导弹突破中段防御进入末段攻击轨道,航母战斗群将启动“最后防线”——包括“海拉姆”(SeaRAM)、“密集阵”(CIWS)近防系统,以及舰载电子干扰和诱饵弹。这些系统可在导弹距舰艇几公里时进行终端拦截,并配合电子战飞机(如EA-18G)进行干扰和诱导偏转,极大提高了航母的生存率。换句话说,要让导弹真正命中一艘航母,得先突破至少三层防线,而且每一层都不是吃素的。
中国的东风-21D、东风-26、东风-17以及鹰击-18等导弹,确实是“航母杀手”级别的武器,但要真正命中并摧毁一艘美军航母,远比想象中要复杂。
结论是“20分钟团灭”:目前没有可靠证据支持此极端说法,更像是一种政治宣传或社交媒体误读。航母防御并非脆弱不堪:尽管高超音速武器带来挑战,但美航母战斗群拥有成熟的多层防御体系。未来,美中军备竞赛仍将围绕“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与“远程打击”展开,而非一场“秒杀式”的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