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增长的年龄逐渐抽走身上的力量,原本熟悉的家突然变得不方便了,该怎么办?一个明确的答案是适老化改造。



卫生间装上适老化扶手,让老人生活更便捷。 记者 夏紫怡 摄

前不久,肇庆市民政局发布了关于继续组织发动企业报名参加2025年肇庆市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活动的公告,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适老化改造惠民工程。但适老化改造绝非标准化流程化,“加一个扶手”背后,更多的是实施企业从实际出发,“一户一策”,契合老人内心真正的“舒适”。

防滑垫、淋浴椅、防撞角、感应灯、智能监控、扶手……4月14日,记者走进端州区百花园菊花苑小区退休老人梁宝琴中,从门槛——客厅——厨房——卧室——洗手间等区域,都被精心配置了适老化辅具。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微改造,给76岁独居的梁宝琴带来实实在在的舒适度。

作为承接市2023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的实施单位,华邦美好家园养老集团有限公司肇庆分部主要负责高要、端州适老化改造工作,去年共完成改造331户。

该公司肇庆分部行政专员黄敏玲用手比划着,“以加扶手为例,我们需要结合梁阿姨的身高情况、左右手使用习惯、身体状况、卫生间布局等综合因素,以便确定扶手高度、宽度、位置。”如果说装修工程尚有一定的施工标准,那么适老化改造则更加依靠设计师对于居住者的了解以及细心程度。“我们了解到梁阿姨习惯用蹲厕,右手出力,常年腰痛,所以扶手装在靠右墙壁,距离地面大约75厘米。”

在2021年肇庆市民政部门公布的《肇庆市老年人居家适老化造实施方案》中提到,聚焦老年人安全、健康等功能性需求,选择适配性产品,形成不同场景居家环境的产品服务包,包括地面、门、卧室、如厕洗浴设备、厨房设备、物理环境以及老年人用品配置等施工改造服务。而实施的步骤共为五步:确定、评估、签约、实施、验收。

同为项目实施方,广东星航汇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易庆认为,改造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是要对居住者的身体机能进行评估。没有准确性和生活性的评估摸底,贸然动工,会大大降低适老化改造的匹配度,不仅浪费资源还缺乏实用性。“要改到老人心坎里,有时候并不需要多齐全的配置用具。”

居住在德庆官圩镇刘阿姨今年50岁,是低保户,有肢体残疾,唯一女儿已外嫁,老伴在早些年已离世。初次造访,易庆发现房屋内部功能布局不明确,且杂物较多,“我们初步敲定了增加坐厕、防滑垫、扶手、热水器等适配性产品。”该公司改造设计师还将横亘在厨房过道的桌子搬至客厅,改道电线安装插座,“开辟”出一处“饭厅”。“这样一来,刘阿姨做饭就方便多了。”易庆介绍道。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公众对于适老化的设计需求也会越来越多。但适老化改造不该是一项“事到临头”才做的工程。为此,参与适老化改造项目的大部分公司企业都具有前瞻性,如针对肢体残疾的服务对象,在改造厕所门槛和大门时会预留空间,方便日后轮椅通过等。

“适老化改造就是一个产品精准地契合目标客户群的物理需求的体现,客户群需要的是暖融融的生活品质提升。从这角度来看,适的内涵应该是舒适,才能让养老变享老。”易庆说道。

来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夏紫怡 通讯员 罗敬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