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变了,又一次让人措手不及。
本来刚刚才说得斩钉截铁,关税政策雷厉风行,一转眼却又自己推翻前言。就在几天内,他对关税豁免的态度前后不一,先是喊着要收“对等关税”,把股市搅得天翻地覆,然后又临时说暂停执行;对中国电子产品刚放狠话,转头就偷偷豁免。现在又轮到汽车行业,明明说要一刀切征税,结果又放话说考虑“临时豁免”,理由是企业“需要更多时间”。
从头到尾,就是反复横跳。
特朗普总爱说自己是个“很灵活的人”,但在国际政治和经贸政策上,这种“灵活”更多时候表现成“善变”和“朝令夕改”。今天是雷霆手段,明天就恩赐般放人一马。他在很多重要议题上的转变,不只是风格问题,更涉及契约精神、政策可信度、国家信誉这些根本问题。
这种操作方式不是第一次了。特朗普第一任期时就干过不少事:强迫加拿大和墨西哥重签自贸协议,改完了又翻脸;对华政策一日一变,说好的协议刚签又开始威胁制裁。上任不到三个月,类似的事又重演。
有人说他“翻脸比翻书快”,真不是夸张。我们就看看几个例子:乌克兰冲突他说24小时能搞定,现在战火照旧;TikTok“不卖就禁”,结果几轮行政令来来回回;推翻出生公民权、迁走加沙居民、吞并格陵兰岛……都是高调起手,最后悄无声息收场。
这些政策不光影响美国内部,也严重打击了美国在全球的信任度。过去,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形象至少是“说话算数”的大国,现在却变成了“今天说A,明天说Z”的不可靠玩家。久而久之,不只是对手在调整,连盟友都开始另做打算了。
其实国际合作最讲究的就是稳定性和预期。一国领导人如果朝令夕改,哪怕再有影响力,也会被合作方质疑其可信度。特朗普的种种操作,在我看来,正在削弱美国长期积累的制度优势,把“国家信誉”这样宝贵的资源当儿戏。
这不,最近又闹到了大学头上。他要求各大学改变对以色列的态度,不改就要冻结拨款。哥大退让了,但哈佛硬刚。特朗普立刻动手冻结拨款,还威胁要取消其免税地位。结果斯坦福等高校也站出来撑哈佛,批评总统干涉学术自由。这场戏,就像马戏团一样荒诞,但又确实在真实上演。
一个国家的总统,不是脱口秀演员。他不是在台上讲段子,而是在制定牵动千万人生活的政策。但现在美国却陷入了这种状态:政策靠直觉,决定看心情,变动没人能预测,承诺没人敢信。
有人形容特朗普就是个小丑,但问题是,这场“马戏”全世界都在买票围观,有些人还是被动观众。更重要的是,美国人自己买了这个票,现在也只能继续坐在这场戏里看下去。
在这个节骨眼上,盟友开始观望,敌手开始布局。大家都看清楚了,一个不确定的美国是最不可靠的合作对象。中国、欧洲、甚至一些传统美盟友的态度正在慢慢发生变化。这不是特朗普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信用体系正在被一点点耗尽。
最后引用一句话:信任是建立在一贯行为上的,而不是口头承诺。当一个国家的政策像天气一样变化无常,世界终将用脚投票。
好戏还在继续,但我们得开始问一句:这场马戏,谁是演员,谁是观众,谁又会成为最后的笑柄?
欢迎留言聊聊:你觉得特朗普这套“灵活机动”的政治风格,会带领美国走向强大,还是一步步消耗掉自己的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