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又签下了一个重磅总统令,表面看是为了国家安全,背后其实是中美博弈的又一轮较量。只不过,这一次局势已经变了,特朗普想靠威胁逼中国让步的老套路,恐怕不再那么好用了。
现在特朗普急着谈判,但他又不想先低头。他抛出一个“北京先主动”的前提,看上去是为了面子,实际上却是在找下台阶。但问题是,这场贸易战本来就是他挑起来的,中国不愿接这个球,反倒让他陷入了进退两难。于是,他选择了加码,借着国家安全的名义对关键矿产动刀。
他签署行政令,要求对美国在关键矿产上对中国的依赖情况启动调查,并准备动用《贸易扩展法》,考虑征收高额关税。看起来声势浩大,但时间点上已经有点尴尬。根据多家机构的数据,美国有15种关键矿产对中国依赖度高达100%,另有近30种超过50%。说白了,这不是想不想收税的问题,而是中国要是不卖,美国根本没有招。
为了应对这个危机,有消息说特朗普可能会绕过国际规则,去深海非法采矿。这种操作可能在短期内引发一些资源乐观情绪,但现实摆在那儿。首先是成本问题——深海开采本身就是烧钱的买卖,美国现在财政压力大,真能负担得起吗?其次,就算开采出来,提炼怎么办?马斯克就曾提醒,美国缺的是技术,不是资源。中国的优势是完整产业链,从采矿到提炼一条龙,这才是美国难以追上的。
所以,特朗普这步棋,看起来是要“卡中国”,实则容易把自己逼到墙角。他为什么宁可把局势推向更紧张,也不愿意适度让步?一方面,是因为他发现,一旦向中国松口,就会被盟友“背刺”。比如美国前段时间对部分电子消费品临时豁免关税,日本立刻转变态度,对美国不再配合,韩国更直接,派出大规模代表团直奔中国谈生意。这些传统盟友的“变脸”,让特朗普很清楚,如果在中国问题上松口,代价可能是失控的同盟体系。
另一方面,现在站在中国这边的,不只是一些非西方国家。俄罗斯、伊朗都在对美国释放强硬信号。拉夫罗夫直接表示,不会向任何国家求情取消制裁;伊朗最高领袖更是说“对美国没信心,对自己有信心”。这些态度的背后,是对美国压力战术的集体反弹。而外媒也指出,美国可能准备在伊朗问题上做出重大让步。这意味着,美国在其他方向要放软身段,才能集中资源对付中美之间的对抗。
特朗普的盘算就是这一套:对中国要强硬到底,对其他国家该让就让,能拉一个是一个。但这次,中国没有退缩,也没有配合给他台阶下。相反,中国的外交动作更加主动。就在最近,西班牙首相刚访华完,英国商务部长也传出将赴华的消息。这些欧洲国家开始有自己的判断,不再盲目跟随美国的节奏。
从国际局势看,这不仅是一次经济层面的博弈,更是一次全球秩序的博弈。特朗普坚持“美国优先”,用行政手段、贸易壁垒制造压力。但这种方式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轻松获得回应。中国不是过去那个处处忍让的中国,国际社会也不是一边倒的单极时代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国际事务的观察者,我越来越觉得,中美之间的竞争会长期存在,但不是靠压制和封锁就能解决的。全球的依存关系已经太复杂,用冷战思维来应对多极世界,只会把问题推得更远。特朗普打的是一个国内选票的算盘,但他推动的,是一个全球分裂的趋势。而中国的策略,目前看是稳中求进,用实际行动赢得更多国际理解。
最后想说一句,现在的世界变了,谁还真以为喊几句口号,搞几个制裁,就能压住一个全球产业链最全的经济体?该换剧本了。
你怎么看特朗普这一步?留言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