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全国著名油菜专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西南大学李加纳教授与重庆市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张颖韬一行,赴重庆市梁平区聚奎镇西南大学油菜生产示范基地,实地调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稻茬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关键技术创新”实施进展。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副院长张建奎、梁平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罗绍岳等陪同调研。


重庆作为西南地区重要油菜产区,长期面临稻油轮作茬口紧张、油菜单产偏低等难题。针对这些问题,项目组以“早熟品种+全程机械化+绿色轻简栽培”为核心,重点选用早熟、耐密、抗倒伏的优质油菜品种“渝油342”和“渝油55”,集成机械化精量播种、根冠协调肥水管理、绿色病虫害防控等技术,推动稻油生产提质增效。

调研现场,李加纳教授仔细查看了两个品种的田间长势,对植株抗倒性、角果成熟度及丰产性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渝油342’和‘渝油55’早熟特性显著,配套技术落实到位,有效破解了早熟品种易倒伏、病害重、效益低的瓶颈,为重庆稻茬油菜高产提供了可靠方案,具备大面积推广价值。”针对下一步生产,李加纳建议优化机械化收获时机,推广高效减损装备,并加强机收环节技术指导,确保颗粒归仓。

近年来,国家加大粮油政策扶持力度,为粮油生产提供了支撑保障。当前全市正以“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位一体协同发力,推动粮油作物单产提升。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夯实生产基础,推广“渝油”系列等抗逆高产品种,配套全程机械化作业,集成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并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全面提升油菜产业竞争力。据了解,在项目区通过推广“稻油轮作”模式,不仅实现了粮油双丰收,还通过秸秆还田、绿肥替代等措施提升地力,形成可持续生产体系。


此次调研为重庆稻茬油菜高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提供了重要方向。下一步,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将联合西南大学等科研单位,扩大示范推广范围,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为保障油料供给、促进农民增收注入科技动能。

上游新闻记者 牟峰 西南大学油菜团队供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