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辛苦了一辈子,没想到老了却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我把她接到城里,想让她享福,却发现没退休金的老人,日子过得有多心酸。那些日常的细节,像针一样扎在心头,让我开始反思:我们这代人,未来养老又会怎样?

我叫李晓峰,今年38岁,家住南方一个二线城市,算是普通的上班族,干着一份IT公司项目经理的活儿,月薪万把块,养着老婆和一个上小学的闺女。家里不算富裕,但也过得下去。我爸走得早,妈一个人在老家的小县城住了十几年,靠种点菜、喂几只鸡,勉强糊口。她今年65了,身体还算硬朗,就是腿脚有点不利索。我老早就想把她接到城里一块儿住,省得她一个人孤零零的,可她总说“舍不得老家那块地”。去年她摔了一跤,我实在不放心,硬是把她接来了城里。



刚开始,我满心欢喜,以为妈来了能享点福,城里的生活总比乡下方便吧。谁知道,住了没几个月,我就发现,妈的日子过得……怎么说呢,憋屈,太憋屈了。没退休金的老人,活得有多卑微,我是真真切切地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妈刚来的时候,我给她收拾了个小房间,床单被罩都是新的,还特意买了个小电视机给她解闷。头几天,她还乐呵呵的,说城里啥都好,超市里菜新鲜,楼下还有个小公园能遛弯。可没过多久,我就觉得她有点不对劲。



有一次,我下班回来,看她坐在沙发上发呆,手里攥着个旧钱包,里面装着几张皱巴巴的十块钱。我问她咋了,她支支吾吾地说:“晓峰,妈没啥钱,给你添麻烦了。”我一听,心头一紧,赶紧说:“妈,你说啥呢?我养你还不是天经地义的!”可她低着头,小声嘀咕:“我这啥也没干,吃你的住你的,心里不踏实。”

妈没退休金。她年轻那会儿,在村里的砖厂干过几年,后来厂子倒闭了,她就回家务农,供我上学。那些年,她起早贪黑,愣是没攒下啥保障。村里发的那点老年补贴,一个月也就两百多块,连买菜都不够。她刚来城里的时候,我没多想,觉得我有工资,养她肯定没问题。可慢慢地,我发现,钱不是最大的问题,妈心里的那种“低人一等”的感觉,才是最折磨人的。



比如说吧,有一回我带她去超市买东西,她看上了一袋五块钱的苹果,非说太贵,死活不让我买。我说:“妈,这有啥贵的,咱家又不是买不起。”她却摆摆手:“晓峰,妈不爱吃苹果,买啥苹果啊。”我当时没多想,硬是给她买了。结果回去一看,她把苹果藏在柜子里,舍不得吃,说是要留给孙女。我鼻子一酸,差点没忍住。妈这辈子,啥好东西都留给别人,自己从来舍不得。

还有一件事,特别让我难受。那天晚上,我和老婆在厨房商量给闺女报个补习班的事儿,妈在客厅听见了,第二天就偷偷问我:“晓峰,你是不是手头紧?妈这儿还有点钱,要不你拿去给妮妮交学费?”我一听,火气差点没上来,说:“妈,你别操心这些,我能挣钱!”可她眼神里那股子小心翼翼,像是怕拖累我似的,刺得我心口生疼。

妈总觉得自己“没用”。她不会用微波炉,不会用洗衣机,连手机支付都不会。每次出门买东西,她都得拿现金,排队结账的时候,收银员不耐烦地催她,她就慌了,回来跟我说:“城里人咋都这么急啊,妈这脑子跟不上。”我安慰她说没事,可她还是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最让我崩溃的一次,是她生病那回。妈有老胃病,偶尔会疼得厉害。那天半夜,她疼得直冒冷汗,我赶紧带她去医院。挂号、检查、拿药,折腾了一晚上,花了小一千块。回来后,她死活不让我再带她去医院,说:“晓峰,妈这病死不了,花那钱干啥?留着给妮妮读书吧。”我当时气得不行,吼她:“妈,你别说这话!我有钱给你看病!”可吼完我就后悔了,妈缩在沙发上,低着头不吭声,像是做错了啥大事。

那晚我失眠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妈为啥活得这么小心翼翼?她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咋到老了,连看个病都觉得自己不配?后来我才明白,没退休金的老人,心里没底气。她们怕花儿女的钱,怕给儿女添麻烦,怕自己成了累赘。妈嘴上不说,但我知道,她每次吃我买的菜、穿我买的衣服,都觉得自己欠了我啥。



这事让我开始反思。我现在还年轻,能挣钱,可等我老了呢?我有社保,可万一不够用呢?闺女以后也会有自己的生活,我总不能像妈这样,啥也不敢花,啥也不敢要吧?妈的经历,像一面镜子,照得我心里发慌。

最近几个月,我开始试着让妈过得舒心点。我教她用手机,带她去公园跳广场舞,还报了个社区的书法班给她打发时间。慢慢地,她笑得多了点,话也多了点。可我知道,那种“没底气”的感觉,估计这辈子都难完全抹掉。

妈的故事,可能也是千千万万老人的缩影。没退休金的日子,就像在别人家做客,吃一口饭都得掂量掂量。我写下这些,不是想抱怨啥,只是想说,养老这事,真不是有儿女就够了。老人得有自己的底气,咱们这代人也得早点打算,别到老了,连最基本的尊严都守不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