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中企工委低空经济产业联盟发起人、河北省委台办原副书记孟祥涛与执行会长、华信云智能科技董事长杨文杰率队赴京,向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进行专项述职。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中企经济合作发展工作委员会会长梁学东、促进会副秘书长赵阳生等领导出席听取汇报。
在述职环节,孟祥涛副书记系统汇报了联盟发展战略与重点工作推进情况。他指出,在"十四五"国家低空经济战略加速实施的背景下,联盟将紧扣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依托三地独特的空域资源优势、先进制造业集群基础以及国际级交通枢纽网络,着力构建具有标杆示范意义的低空经济产业创新生态圈。
围绕具体实施路径,孟祥涛提出三大核心举措:一是构建"空天一体"创新联合体,联动清华大学、北航等高校及中科院相关院所,重点攻关低空通信组网、高精度导航定位、新能源动力系统等"卡脖子"技术;二是打造"五位一体"产业生态,通过设立百亿级产业引导基金、搭建政企数据共享平台、建立标准化测试认证体系等组合拳,构建"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全产业链;三是推动"双循环"发展格局,借助雄安新区政策优势和天津港航运枢纽功能,建设国际低空装备贸易中心,助力国产技术标准走向全球。
梁学东会长在听取汇报后,对联盟前期工作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战略指导意见。他强调,联盟要充分发挥"国家智库+产业平台"的双重职能:对内深化与工信部、民航局等部委的常态化沟通机制,推动低空空域分级分类管理政策落地;对外建立中欧、中阿低空经济合作示范区,主导制定无人机适航、空管数据接口等国际标准。特别指出,联盟应重点参与国家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推动建立"数字塔台""云监管"等新型基础设施。
针对备受关注的产业园区建设,梁学东着重强调规划科学性:"园区建设要坚持需求导向、适度超前原则,在空间布局上实现研发测试区、智能制造区、运营服务区三区联动,在空域使用上建立动态数字沙盘系统,确保每平方米空域资源产生最大经济价值。"同时要求建立绿色准入机制,所有入驻项目必须通过碳足迹评估。
本次述职会确立了联盟"三步走"发展路线图:2025年完成京津冀低空运行管理平台建设,2026年实现新能源航空器量产突破,2027年建成国家级低空经济创新中心。与会各方表示,将协同推进政策创新、技术攻关和生态构建,为我国抢占全球低空经济制高点提供战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