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中银金融中心穿梭而过,仿佛推开通往未来世界的大门,眼前科技感爆棚的临港新城令人惊奇——这里就是‘魔都’!”

4月2日至6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如书院、西安交通大学崇实书院、澳门大学蔡继有书院共同发起的“城市与文化发展”四地书院春夏秋冬项目,于上海临港开启年度科技人文研学之旅。四校30余名本科生通过实地考察、技术研讨与文化体验,深度探索人工智能与城市发展的融合创新路径。

上海的行程中,探索人工智能发展无疑是其中最让人热血沸腾的一站。站在滴水云厅规划展示中心的LED弧形数字长卷前,自贸试验区的宏观布局与发展脉络徐徐展开。包括全息数字人的专属讲解、可触摸的水滴艺术装置、超大型实体融合的数字沙盘等在内,学生们沉浸式感受临港的崛起之势。

步入滴水智行,精细化的数据和拟态化的模型令人大开眼界。讲解员结合落地产品全面呈现了“滴水OS”整车操作系统软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情况,每一处微小设计都是完备调查和复杂演算后的结果。

学生们还来到华东师范大学滴水湖国际软件学院。实验室里,正专注于投入代码编程和技术交互的学生,令四校学子感受到教育科技的真谛。“产学研融合”不再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真的能看到、摸到的“工作现场”。


体验智能交互设计

上海天文馆的傅科摆以永恒定律丈量时空,当四校学子同步仰望天体模型,一种超越地域的共鸣将彼此联系。馆内藏纳宇宙万象与人类千年探索史,巨型天文模型高悬,拟态星系规律运转,珍贵文物诉说着古人仰天叩问的执着追求。

学生们溯源历史、观摩宇宙、守望家园,渺小与伟大之感交融。“临港的开拓精神与中国航天精神一样令人动容——都把‘不可能’变成‘正在发生’。”四地学子读懂城市文化的深层密码:从滴水湖畔的科创基地到浩瀚苍穹的中国空间站,看似遥不可及的两个地方,实则是同一种探索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五日的城市文化之旅,四校学子还走进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汲取大师精神;做青团,感受传统习俗与多元文化的碰撞;行走于朱家角的白墙黛瓦间,体验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江南风情;沿着人文底蕴、经济脉动、建筑美学、文艺思潮、科创未来五条路线开展citywalk,打开城市文化发展的N种可能。

自2018年启动以来,“城市与文化发展”四地书院春夏秋冬项目带领四校学生开展城市文化参访与主题调研,以促进高校卓越育人、书院制建设经验交流。这场以知识和情谊为联结的沪上研学,也激发了四校学子思考如何让个人成长的理想信仰与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同频交织。


师生在滴水云厅前合影

原标题:《沉浸式感受AI驱动下的城市创新,四地学子在上海开启城市文化之旅》

题图来源:主办方提供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李君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