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大都对李云龙活捉国军暂7师师长常乃超的一段记忆深刻,用李云龙在赵庄战役前和老首长的话讲:
“上次我就想干掉89师,可结果还是让他跑了,最后是暂7师当了替死鬼!”
《亮剑》中的常乃超(剧照)
足见李云龙对未能早日击败老对手楚云飞抱有深深的遗憾与不甘。无独有偶,在解放战争初期的华东战场上,还真有这样一对现实版的“楚云飞与常乃超”组合,即宿北战役中的国军整编第11师师长胡琏与整编69师师长戴之奇。
不同于电视剧演绎情节的是,胡琏并非主动逃跑,而是见死不救,戴之奇的结局也没有常乃超那般圆满,而是兵败自戕。按理说在当时的国军阵营中“友军有难,不动如山”已成为惯例,但作为旁观者的胡琏却在战后连连感慨自己理解此前第5军军长邱清泉战场“见死不救”的行为了,言语间尽显对昔日恩怨的释怀……
那么,同为陈诚“土木系”骨干的胡琏为何会坐视盟友戴之奇兵败身亡,他口中提及的邱清泉“见死不救”又所为何事?
按照时间顺序,我们先来聊聊胡琏与邱清泉的那次战场结怨经历。作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11师师长,胡琏有着与其他几位嫡系将领明显不同的一点,即不在队伍内部建立小团体、小帮派。相反,11师下辖的3个旅将领之间反而会经常互相“调动”。因此,11师比之其他国军嫡系部队而言,内部还是很团结稳固的。
解放战争时期的陈诚与胡琏(右)
而胡琏背靠陈诚这棵“大树”,虽然也少不了肩负“派系争宠”重任而带来的明里暗里竞争,但对比另一位骄横跋扈的74师师长张灵甫而言,他在国军友邻部队中的口碑和风评算是中游偏上者了。更为“难得”的是,胡琏很少会在公开场合下表达对同僚的不满,这一点,又与孟良崮战役前夕张灵甫正面硬刚顶头上司汤恩伯产生了鲜明对比。
不过,任何事情都难免会产生意外。在1946年9月的龙凤战役过后,胡琏罕见的向第5军军长邱清泉“火力全开”,指责对方保存实力、见死不救,一度让“邱疯子”下不来台。
原来,首次与晋冀鲁豫野战军交手的胡琏,在菏泽东北的章缝集一带被我军的反冲击击溃,一个精锐主力团被打到只剩不足300人,可见损失之惨重。另一边临时指挥自己的第5军军长邱清泉却将原本可以派遣救援的第96师留在军部保护自己,让胡琏大为恼火。
此战过后,胡琏先是作出了包括“编制不适应实战、部队低估解放军实力、战术墨守成规和缺乏宣传动员手段配合”在内的总结检讨,而后话锋一转,开始炮轰救援不力、坐视11师损兵折将的邱清泉。尽管邱清泉本人当场也表示委屈,但奈何自己将机动部队留在身边是既定事实,再怎么辩驳在胡琏这里都显得苍白无力。
影视作品中的邱清泉
生出关系裂痕已是不可避免了,即便出于对“小老弟”胡琏的照顾,陈诚紧急将11师调往宿迁驻防,但胡琏对邱清泉的怨恨却此消彼长,走到哪里便挂在嘴边骂到哪里。不过,随着两个月后一场宿北战役的到来,胡琏对邱清泉的这种怨愤仿佛在一瞬间彻底释怀了……
1946年12月,胡琏奉命指挥11师和第69师向苏北解放区发起进攻。这是胡琏与华野的首次交锋,却也由此种下了日后他与粟裕交手的“恐惧症”。相比于建制完整、战斗力强的第11师,由“土木系”另一位将领戴之奇统率的第69师则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一支“杂牌军”。关键问题在于,手握一手烂牌的戴之奇偏偏表现得急功近利,不待与11师步调一致、齐头并进便迫不及待的向新安镇、沭阳方向发起进攻。
结果可想而知,轻率冒进的第69师在宿北的仁和圩、嶂山镇一带被华野包围,整编第69师2万余人全军覆没,师长戴之奇举枪自戕、副师长饶少伟被俘,最终为我军贡献出华东战场国军首个被整师全歼的经典战例。
作为华野司令员的陈毅,自解放战争全面爆发以来,比任何一名指战员都渴望得到这样一场大战的胜利来提振华东军民的作战斗志和信心。战后的他情不自禁挥笔写下《宿北大捷》的诗作:
“敌到运河曲,聚歼夫何疑?试看峰山下,埋了戴之奇。”
影视作品中的陈毅(左一)
话又说回来了,胡琏为何对同一派系的戴之奇采取坐视灭亡而不施以援手的态度?其实,这里无非来自两方面的因素考虑。
首先是胡琏本人对11师和69师两支部队有着清晰的实力定位。尤其对69师东拼西凑的部队战斗力有着清醒的认识,虽然该部在人数上不落下风,但因缺乏协同一致的作战默契,加之参差不齐的战斗力局限,必然会在实战中吃大亏。与11师齐头并进、稳扎稳打尚无法完全保证其安然无恙,更别谈孤军深入,最后陷入我军重围之中脱身了。
因此,69师被围的那一刻,胡琏已然清楚,再派援军出手相救无异于石沉大海,只会充当我军阻击部队的“炮灰”。
历经龙凤战役的胡琏深知我军灵活机动的作战特点,更深刻铭记这场战役带给他的教训。大概类似一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谨小慎微心理,而戴之奇却正好与之相反,抱定“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态度猛冲猛打,与低速前进、左顾右盼的胡琏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同时也拉开了足够我军围歼其全部的有效距离。
位于江苏宿迁的宿北战役纪念塔
最终,69师和11师被华野彻底割裂开来,继而围绕歼灭69师的战斗也彻底打响了。这种情况下,胡琏选择明哲保身、见死不救,从战场协同配合的角度来看确实不太地道,但从长远来看,也算是一种理性客观的选择。正是基于这一点,他开始对邱清泉此前见死不救的行为理解并释怀,自此不再提及这一往日旧怨。
其实,原本按照粟裕最初的战役构想是要先吃掉实力更强的整编第11师,如果那样的话,华野将提前复刻孟良崮战役“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虎口拔牙之战。奈何戴之奇的第69师拼命往“虎口”送,华野自然也就却之不恭了……
正如《亮剑》中李云龙对战楚云飞时留下的遗憾,结宿北战场上的胡琏成了楚云飞,而戴之奇则阴差阳错的成了常乃超。
影视作品中的李云龙与楚云飞
不过,是狐狸总逃不过猎人的眼睛,无论是小说中的楚云飞,还是现实中的胡琏,都成为老蒋独裁专制的最后牺牲品,虽侥幸存活下来,却留下了一生难以弥补的历史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