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亲孙子亲孙子,爷爷奶奶的命根子。

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影响,孩子一般随着父姓,于是便有了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一个“外”字,足见爷爷和外公之间的亲疏关系



然而,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以及婚姻模式的变化,许多家庭的孩子都是一个跟父姓,一个跟母亲姓

爷爷和外公到底是谁亲?不同家庭也有不同的情况。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跟谁更亲,主要由以下方面决定。

有效陪伴,才能提升与孩子的亲密度

曾经在知乎看到这样一个提问:妈妈说我心里没有外公外婆,我做错了什么?

事情的起因是,提问者来自于一个离异家庭,妈妈要回家几天,于是便让孩子给爸爸发消息,让爸爸照顾孩子几天。



孩子发消息说“妈妈要去安徽”,正是这六个字,让妈妈觉得孩子心里没有外公外婆。

妈妈的逻辑是,怎么能把她的家乡,生硬地说成一个地区呢?

然而,这个提问的孩子也很委屈,自从父母离婚之后,一直在爷爷奶奶家里长大,跟外公外婆的交集并不多

其实,孩子跟谁亲,完全取决于谁参与了孩子的成长,而并非单纯的血缘亲疏。



许多从小和爷爷奶奶长大的孩子,甚至连父母都不怎么亲。

也就是说,谁陪伴孩子的时间越久,孩子就跟谁更亲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陪伴可以分为有效陪伴无效陪伴

有效陪伴指的是,当孩子与照顾者相处时,照顾者能够关注、倾听以及理解孩子的需求。

比如,当孩子开心时,与之共同分享喜悦;当孩子难过时,能够引导孩子平复心情。

同时,在日常的相处中,和孩子一起做游戏,而非看着孩子做游戏。

主动辅导孩子的作业,和孩子聊学校和学习中的趣事等等。



无效陪伴则是与孩子共处一个空间,产生的交流很少。

比如,孩子和父母都在客厅里,但父母却忙着刷手机,就算孩子主动沟通,父母的回答也十分敷衍。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有效陪伴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重视和关注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无条件”关注时,孩子往往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安全依恋,是与孩子更亲密的关键

其实,孩子与谁待得时间长,并不是决定孩子和谁亲的关键因素。

有位名叫草莓啵啵的网友分享道,小时候和外公外婆待的时间更长,和爷爷奶奶待得时间比较少

但是,长大后反而更喜欢爷爷奶奶,主要是因为和外公外婆的性格合不来。

更有甚者,当爷爷奶奶故意挑拨说,爷爷比外公的关系更亲时,反而会引起父母和孩子的反感。



能否与孩子建立起安全依恋,才是与孩子建立起更亲密关系的关键。

在心理学中,依恋理论指的是婴儿和其照顾者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关系。

研究人员认为,依恋不仅提高了婴儿的安全性,并且对孩子有着一生的影响。

心理学家爱因斯沃斯曾设计了一个陌生情景实验,将婴儿的依恋模式分为两类。

  • 一是安全依恋,指的是孩子与被照顾之间是一种舒心的关系,并不会因为被照顾者的离开而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
  • 二是回避型依恋,即婴儿无法与他人产生亲密的关系。
  • 三是反抗型依恋,即婴儿对照顾者产生强烈的愤怒情绪。

在这三种依恋模式中,只有安全依恋,才能与婴儿建立起更加亲密的关系。



许多人觉得孩子还小,不懂得谁对他更好。

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内心早已经很清楚谁才是真正对自己好的亲人。

有位宝妈分享到,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更喜欢爷爷呢?

因为爷爷总是能从口袋里变出零食,总会给他买喜欢的玩具,也总是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陪孩子。

总而言之,无论是爷爷还是外公,谁能多陪孩子玩,谁更能给孩子提供情绪价值,孩子就会更谁更亲

因此,与其思考孩子到底跟哪一个亲人更亲,不如花更多的时间去陪陪孩子。

这样一来,孩子跟每个真心爱他、陪伴他的亲人都会十分亲密。

-The End - 作者-猫头鹰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