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们把孩子送到胡同口,孩子就可以沿着彩虹步道走进学校,接送孩子方便多了。”4月15日下午四点半,在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接孩子的学生家长赵女士告诉记者。
灯市口小学位于灯市口北巷,这条小巷东西坐落着3所学校。从胡同口到学校200多米的距离,道路右侧部分被粉刷成了彩虹步道,学生由此安心上下学。记者在4月15日召开的北京市“安心通学路”建设工作现场会上了解到,未来,随着北京市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加快,更多学校周边将铺就“安心通学路”,同时,以灯市口街区为代表的儿童友好型街区建设有望在全市推广。
安心通学路
多部门协作打通城市微循环
灯市口小学所在的灯市口大街毗邻王府井商业街、协和医院等人流密集场所,街内还汇集了北京景山学校、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等6所中小学幼儿园,日均通学、通医、通商人流超万人,一到上下学早晚高峰,接送孩子的车流人流交织,造成道路交通拥堵等问题。
灯市口小学党总支书记吴健介绍,2022年,在东城区多部门的支持下,为学生铺设了一条“安心的通学路”。“我们学校有3000多名学生上下学,道路非常拥堵。通学路铺就了之后,交通部门设置了限时禁行时间,家长的机动车、非机动、电动自行车就排在了灯市口北巷之外,老师和家长志愿者组成了护学队伍把学生们送到校园,省去了家长接送时间,也缓解了交通拥挤。”吴健说。
灯市口小学和毗邻的景山学校建立了“通学联盟”,统筹调整上下学时间,分批放学,错时共用通学路,由教师将学生分批带至分段设置的放学集散点,方便家长接送。
东城区交管部门还综合施策,实施机动车限时禁行,开辟左转车道快速分流,极大地缓解了交通拥堵。目前,灯市口地区高峰时段拥堵时长平均缩短15分钟,道路通行效率提升40%,交通秩序显著改善,违法停车减少70%。
在灯市口大街、夕照寺大街等五处学校集群区域,东城区对主要道路实行“近限远引”等措施,削减机动车掉头、转弯等需求,实现车辆平稳有序通行。
截至目前,东城已累计施划“通学路”170余条,中小学幼儿园覆盖率达85%。
“安心通学路”助力儿童友好型
城市建设
2023年6月1日,北京市23部门联合出台《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强儿童友好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改造增设一批‘安心通学路’”的要求。
东城区教委主任周林介绍,东城区以“安心通学路”建设为突破口,将校园交通治理与老城更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深度融合,打造“胡同慢行环线”,串联多所学校与社区公园,实现“步行上学、一路通达”,还开展“一米声音”儿童责任规划师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街区设计,让治理方案更具可行性与亲和力。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规划设计专家孙书同介绍,儿童友好城市理念最早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包含通行友好、环境友好和权利友好等方面。“东城通学路的铺设已完成80%以上,成为推进儿童友好城市的典范。建议未来更多关注生态文化教育与城市细节设计,保障儿童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权利,培养儿童的城市主人公意识。”
今年3月,北京市全域所有的行政区都已经纳入了全国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名单。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王方介绍,各区将“一校一策”开展安心通学路建设,打造融合交通出行、街道环境、停车秩序、园林绿化等一体化设计的儿童友好空间,通过科学规划空间、合理施划交通线路、规范设置标志标识、加强引导管理等多种措施,切实保障校园安全。
经北京市相关部门和专家论证,“安心通学路”是一个集交通出行、街道环境、停车秩序、园林绿化、慢行系统、街道家具等一体化设计建设的安全、系统、连贯、美丽的适儿友好空间和秩序,主要是通过科学规划空间、合理施划交通线路、规范设置标志标识、加强引导管理等多种措施,保障儿童上下学交通安全以及为儿童提供临时活动空间,并兼顾家长等候空间需求。
北京市“安心通学路”建设工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开展学校周边交通治理,对上下学时间和地点进行优化调整,有条件的学校增设出入口或实施错时上下学等管理措施;二是增设适儿化交通标志,对学校周边交通信号灯等交通设施设备采取适儿化改造;三是合理规划建设学校周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加强紧急报警装置、实体防护设施等安全设施建设;四是配齐“警察队伍”“教师队伍”“安保队伍”“志愿者队伍”四支队伍,齐抓共管保障师生安全。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文字:赵翩翩
摄影:王辉
编辑:苏珊
校对:姜思瑶
审核:张秋颖
终审:冉阳 郝彬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