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观新闻报道,美国以各种借口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引发全球谴责。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邀对俄罗斯进行了正式访问。王毅表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历经国际风云考验,站立时代进步潮头,稳如泰山,牢不可撼。
日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会见王毅。访俄期间,王毅还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举行多轮会谈,并接受“今日俄罗斯”国际媒体集团专访。
此次访俄之际,王毅外长先是对中俄关系进行了掷地有声的肯定,铺垫完之后,开始点明中俄之间的三大特质:一是世代友好,永不为敌;二是平等相待,合作共赢;三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其中“永不为敌”这个特质尤为关键,这短短四字,绝非简单的外交辞令,而是依据中俄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考量而得出的,2001年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也早就为双方在更高层次的战略合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多年来,美国一直依赖其霸权地位,通过结盟、搞小圈子等手段向他国施压,逼迫他国妥协,而中俄关系的独特性能让两国避免受到美国的掣肘,并得以反击美方单边霸权。对美方来说,这显然是不愿看到的局面。但美国应更加清楚地意识到,随着多极化格局的崛起,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已经越来越不得人心。在国际局势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情况下,美国应改变高高在上、咄咄逼人的态度,否则可能会被国际社会进一步孤立,最终自食其果。
在这关键时刻,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议会)日前批准了一项与中国的协议,将在两国之间共同建设一条新的跨境铁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动关税战之际,蒙古国希望与南部邻国中国建立更密切的关系。这条19.5公里长的铁路将使蒙古国增加对中国的煤炭出口。该项目的建设曾被搁置了十多年,但最近几个月获得了新的推进动力。报道称,蒙古国第一副总理卢布桑亚木·干图木尔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与中国的政府间协议是“(政府)议程上的首要项目之一”。
俄外长拉夫罗夫(资料图)
那为何拖了这么久才得以推进呢?从蒙古国自身铁路行业发展状况来看,其铁路行业长期面临发展滞后困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铁路里程有限,且线路老化问题严重,。截至目前,蒙古国的铁路总里程仅2000多公里,对于其广阔面积而言,铁路密度远远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在技术水平上,蒙古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在铁路建设的关键技术以及运营管理方面都缺乏足够能力,这些都使得蒙古国在跨境铁路建设项目中难以承担相应责任和任务,影响了项目推进速度。
事实上,在美国对全球加征“对等关税”的背景下,蒙古国也未能幸免,不过美蒙的贸易体量不高,美国的关税政策对蒙古国造成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但中美关税博弈的升级,却很有可能间接波及蒙古国。因此有人认为,蒙古国之所以突然决定建设中蒙跨境铁路,也是为了通过加深中蒙贸易,规避美国带来的经济风险而做出的选择。
特朗普(资料图)
如今的社会经济形态极度不稳定,其根本性原因就在于美国霸权主义,在对等关税政策实行推动的前提背景之下,蒙古国为了寻求后续国内经济独立性以及长远性的发展,开始和中方构建起更加全面的合作。对于蒙古国来说,这条铁路的修建能够让蒙古国的煤炭出口有更大的巨大空间,对于对方来说,跟蒙古国的这条铁路修建,一方面拓展了经贸的道路,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中方资源供应链更加全面。
近两年,随着俄罗斯国家经济战略整体上呈现出“向东看”,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规模也随之提升,原本几个沉寂许久的能源项目都在这几年重新活跃起来。但作为中俄之间最大的一个能源项目,“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却没有什么起色,这与蒙古国有很大关系。就在近期,蒙古国一改之前暧昧不清的态度,公开批准一项合作。俄能源部日前证实,蒙古国国家鉴定委员会已经批准了“联盟东方”天然气管道项目,这条天然气管道正是“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