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他因一场惊天动地的爆炸案,被捧为英雄。
他的“事迹”更是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一度成为大家学习的模范。
可万万没想到,18年后,人们才发现这一切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在那场爆炸案中,他并不是人人敬仰的大英雄,而是一个无期徒刑的杀人犯。
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做到欺骗我们整整18年的?他最终的结果又如何?
-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来源于网络,为增加文章的可读性,部分内容存在润色,请理性观看!
有一个“英雄梦”
刘学保出生在陕西省一个贫农家庭,家中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日子过得异常艰难。
但刘学保从小就对英雄事迹充满向往,他渴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众人敬仰的英雄,改变家庭的命运,出人头地。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想法在他心中愈发强烈。在18岁刚一成年,他就毅然报名参军。
进入部队后,刘学保浑身使不完的劲,他一心想要表现自己,总是冲在最前面,脏活累活抢着干。
无论是日常训练,还是执行任务,他都一丝不苟。凭借这股子拼劲,他很快就从众多新兵中脱颖而出,被提拔成了副班长。
然而,日子一长,按部就班的军旅生活,渐渐无法满足刘学保内心那日益膨胀的“英雄梦”。
他时常幻想,真正的英雄应该经历惊涛骇浪,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而不是被困在平淡的日常里。
再加上当时的社会正处于特殊时期,“阶级斗争”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反革命分子”高度警惕。
而刘学保当时所在的甘肃省永登县连城林场,有一位名叫李世白的工人。
李世白曾在国民党宪兵队任职,这一“历史问题”,让他在那个特殊时代,成为了重点关注对象。
于是,刘学保敏锐地察觉到,李世白或许就是他实现“英雄梦”的关键。
成为冒牌英雄
他认为,要是能利用李世白制造一起大事件,自己再挺身而出,就能瞬间成为英雄。
就这样,在强烈的私欲和扭曲的价值观驱使下,刘学保开始精心策划一场惊天阴谋。
1967年1月,一天深夜,刘学保以执行任务为名,将李世白骗到了大通河的水泥大桥上。
到了桥边,刘学保趁李世白毫无防备,突然从怀里掏出事先准备好的斧头。
他高高举起斧头,用尽全身力气,朝着李世白的脑袋狠狠砸了下去。
李世白没想到刘学保会突然对自己下此毒手,根本来不及躲避,只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就重重地倒在了地上。
可刘学保这疯狂的计划还没结束,他紧接着拿出小型炸药包,迅速点燃后朝着一旁扔了出去。
与此同时,他自己也顺势倒在地上,装作被炸伤的样子。
随着“轰隆”一声巨响,附近的居民和解放军听到爆炸声,纷纷赶来查看情况。
只见桥面上躺着两个受伤的人,刘学保见人来了,立马开始了他那厚颜无耻的表演。他一边痛苦地呻吟着,一边添油加醋地“描述”着李世白企图炸桥的“罪行”。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思想相对单纯,对这种所谓的“阶级敌人破坏行为”深信不疑。
再加上刘学保说头头是道,大家几乎没怎么思考,就相信了他的鬼话。
最终,李世白因为头部遭受重创,伤势过重,在次日凌晨永久地离开了人世。
而罪魁祸首刘学保,虽然失去了左手,却如他所愿,换来了梦寐以求的“英雄”头衔。
当地的宣传机构得知此事后迅速行动起来,通过报纸、广播等各种渠道,不遗余力地将刘学保的“英勇事迹”大肆传播。
刘学保一下子被塑造成了一位敢于和阶级敌人殊死搏斗的大英雄。
各种表彰和赞誉像潮水般向他涌来,他成了众人学习的榜样,他那编造出来的“事迹”甚至走进了小学课本,在全国范围内被人们传颂。
此后,刘学保凭借“英雄”光环,一路顺风顺水。
各种荣誉、表彰纷至沓来,他频繁出现在各种场合,接受众人的夸赞与敬仰,享受着权力与地位带来的便利。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
真相大白
随着“文革”结束,社会进入拨乱反正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对这起案件产生怀疑。
1978年,连城林场的职工们率先站了出来。在他们眼中,李世白是个老实本分的人,平日里沉默寡言,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
这样一个勤勤恳恳的人,怎么可能去炸桥,做出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事呢?职工们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再看刘学保的“英勇事迹”,仔细琢磨起来,疑点重重。
据刘学保所说,他和李世白在桥上激烈搏斗,炸弹才意外爆炸。但职工们发现,案发现场的痕迹与他的描述并不相符。
而且,事发当晚,刘学保为何会突然带着李世白去执行任务,这一点也让人摸不着头脑。
还有,刘学保讲述事情经过时,有些细节总是含糊其辞,经不起推敲。
心中的疑惑越来越大,职工们觉得,必须把心里的疑问说出来,还原事情的真相。
于是,他们纷纷拿起笔,把心中的疑惑和对李世白的了解都写进了信里。
收到信后,兰州市委与兰州军区迅速成立了联合调查组。
调查组成员不辞辛劳,奔赴全国各地访问了90多位相关人员。每找到一个知情人,他们都详细询问,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经过长时间深入细致的调查,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原来,刘学保为了满足自己对荣誉和地位的私欲,精心策划并实施了这起可怕的谋杀案。他残忍地杀害了李世白,又通过自残伪造了与敌人搏斗的假象。
这个谎言维持了多年,终于被彻底戳破。
1984年4月,兰州市公安局将刘学保依法逮捕。刘学保被带走时,脸上还带着一丝不可置信,但事实胜于雄辩。
最终,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刘学保无期徒刑,他的英雄梦也就此落幕。
结语
刘学保从“英雄”到阶下囚的转变,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在追求荣誉和利益时,一定要坚守道德和法律底线,任何虚假和罪恶,最终都逃不过正义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