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如轻纱,缠绕着翠绿的茶山。在贵州省仁怀市九仓镇茶叶种植基地,成片繁茂的茶树郁郁葱葱、绿意盎然,几十名妇女茶农们腰挎竹篓,指尖灵动,熟练地采摘着鲜嫩的茶芽。空气中弥漫着茶香与泥土的芬芳,奏响了春日序曲。
茶山工人采茶。余甚君摄
九仓镇位于仁怀市南部,地处赤水河上游,坐落在工业发展禁止区内,基础设施落后,产业支撑不足,是仁怀最边陲的小镇。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缓慢滞后,群众增收困难。但另一方面,该镇常年低温、潮湿多雾,降水量充足,多数区域均为沙性土壤,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的优势和财富。如何把生态治理与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做大做强乡村生态富民产业?近年来,九仓镇依托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引进龙头企业,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村社合一”模式,利用闲散土地资源,将5个村的2180亩荒山变茶山,农民变股民。
茶山工人采茶。余甚君摄
为了帮助合作社发展,各村积极组织开展“支部定议题、党员找问题、党群破难题”活动,支部党员群策群力帮助合作社解决管护技术、资金难题、品质提升等问题,有效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生产效率。截至目前,已形成了土地流转、种植加工、品牌建设、推广销售的全产业共富合作链,吸纳包括低收入群体在内的妇女群众1200余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
九仓镇筲箕湾村村民吴桂芹有着丰富的采茶经验,依托香慈茶园基地,她告别了外出打工的生活,在家门口成为了一名“上班族”。“我家就在茶厂旁边,我每年春秋都在茶园采茶,一年能挣3万元左右。”
不仅如此,该镇还探索“抱团发展”新模式,与仁怀市红谷农业产业发展公司签订协议,将农民分散种植的5000余亩茶园打捆交由市红谷公司统一管理经营,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国企引领、多方参与、金融助力、红利共享”的新业态,确保茶农获得最大效益。目前,该镇发展茶产业约1.1万亩,其中香慈茶叶种植基地5200亩,年产茶叶110吨,产值达4500万元。
采茶。仁怀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为着力打造产业和文化两翼齐飞的共富产业,九仓镇在春茶采摘时期,牵头举办“怀南九道仓·茶米鱼面香”采茶季系列活动,通过举办畅游茶山、采茶比赛、茶山情歌对唱等活动,打造农旅结合示范产业。截至目前,已吸引上万人次到茶叶基地打卡旅游,体验采茶、制茶等农事活动,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同时也实实在在地为当地群众带来收益。
为充分发挥科技优势,该镇积极引进农业专业人才,动员毕业大学生、致富带头人等群体返乡助力茶叶产业发展壮大,通过新媒体宣传、抖音短视频等形式,开展云上看茶园、线上品新茶活动,实现互联网+互动体验新形态。
采茶。仁怀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九仓镇是仁怀发展茶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仁怀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高效、规模发展”的路子,编制了《仁怀市“十四五”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规划》,始终将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之一,按照“产业联动、技术渗透、全产业链发展”思路,推动基地生态化、加工标准化、企业集约化、市场品牌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市茶园种植面积达2.2万亩,年完成茶叶产量340吨,产值达8000万元,累计使用采茶工及茶园管护工6万人次以上,人均增收3500元左右。(刘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