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固阳县春风拂柳,金山镇南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一场特殊的庭审正在进行。固阳县人民法院联合金山镇南关社区,将“移动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就地审理一起高龄老人离婚纠纷案件。

考虑到当事人行动不便,法官团队带着便携式庭审设备早早抵达社区。庭审现场,审判席与当事人座椅呈环形摆放,社区主任和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的联合调解团队围坐一旁,构建“法官主导、多方协同”的柔性解纷空间。


承办法官耐心倾听两位老人的倾诉,老爷爷颤抖着诉说生活琐事的积怨,老奶奶抹着眼泪回忆过往岁月,话语中既有抱怨也藏着不舍。法官敏锐捕捉到双方情绪中的柔软处,适时插入:“大爷大妈携手走过几十年,这一路的风雨同舟都是难得的缘分啊。”

在法庭调查环节,承办法官切换专业模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释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相关规定:“夫妻共同财产,包括你们居住的房子和退休金,法律规定要平等处理。如果实在过不下去,咱们也要好聚好散,把今后的生活安排妥当。”

与此同时,社区主任发挥对当事人家庭情况的熟悉和基层调解经验,尝试打开当事人心结、促进和解,但因双方矛盾积怨较深,最终未能达成调解协议。

“把法庭搬到社区,不是简单的场地转移,而是让司法贴近群众情感需求。”庭审结束后,法官向围观的居民解释道。

此次联动构建的“法官主导、多方协同”解纷模式,不仅为个案审理积累了鲜活的民情资料,更探索出一条司法专业力量与基层自治力量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法官用“法言法语”定纷止争,社区工作者以“方言土语”解开心结,形成“刚柔并济”的矛盾化解合力。


供稿:兴顺西法庭 李艳梅

签发:史小波

编辑:固法融媒体工作室

审核:朱丽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