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美国对外军事策略来了个大转弯。先是传出要从欧洲大规模撤军,紧接着直接动起了核武器的主意。4月14日,美军一架C-17A运输机从荷兰沃尔克尔空军基地起飞,把存放在那里的15枚B61-3/4核弹运往美国本土。这可不是普通的搬家,沃尔克尔基地可是美军在欧洲的核武库之一,这次撤离直接撕开了美国对欧军事承诺的遮羞布。



这波操作的连锁反应已经开始显现。美国在欧洲原本有8万驻军,现在说撤就撤,波兰和罗马尼亚首当其冲要被撤走1万多人。更绝的是,撤军计划还没落地,核武器先被打包带走。B61-12核弹威力相当于50千吨TNT,精度误差只有7到10米,这种“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能力,曾是美国威慑俄罗斯的王牌。现在突然撤走,北约国家瞬间慌了神——没了美国的“核保护伞”,欧洲拿什么对抗俄罗斯的钢铁洪流?

欧洲的焦虑不是没道理。欧盟根本没有替代美国核能力的方案,北约秘书长吕特自己都承认这一点。《华盛顿邮报》算过一笔账,欧洲要重建军力至少得5到10年,还得砸进去天文数字的军费。问题是,欧洲国家连军费占GDP 2%的目标都经常完不成,现在突然要他们扛起安全大旗,简直是天方夜谭。更讽刺的是,美国撤军省下的钱,转头就投到亚太和墨西哥边境,这摆明了是要把欧洲当弃子。

不过,美国这么做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一方面,B61-13新型核弹正在研发,当量高达360千吨,还能搭载在B-21隐形轰炸机上。旧的B61-12核弹虽然厉害,但毕竟是上世纪的产物,美国想通过更新换代保持核优势。另一方面,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尤其是针对中国的“印太战略”,需要集中资源。特朗普政府甚至在秘密文件里把中国称为“唯一步步紧逼的威胁”,这已经不是藏着掖着了。



但美国这招“战略收缩”玩得并不高明。欧洲本来就对美国的可靠性存疑,现在撤军撤核更是火上浇油。北约内部裂痕越来越大,法国、德国等国开始重新考虑国防自主。更尴尬的是,美国前脚撤走核弹,俄罗斯后脚就可能趁机扩大在欧洲的影响力。B61-13虽然威力大,但部署需要时间,这段空窗期欧洲拿什么自保?

对俄罗斯来说,这既是机会也是挑战。美国核威慑的减弱,让俄罗斯在欧洲的战略空间扩大,但同时也可能刺激俄罗斯加速升级核武库。而对中国来说,美国把更多军力调到亚太,意味着未来在台海、南海的博弈会更激烈。菲律宾、日本这些盟友已经被绑上美国的战车,美国甚至不惜用55.8亿美元军售拉拢菲律宾,这种“撒钱式”的战略布局,能撑多久?



说到底,美国的撤军撤核就是一场利益权衡。欧洲的安全、盟友的信任,在“美国优先”的大旗面前都得让路。但这种短视的做法,最终可能让美国失去对欧洲的控制,甚至动摇北约的根基。当欧洲被迫重新武装自己,当俄罗斯的核威慑不再受制约,当亚太的紧张局势升级,美国真的能全身而退吗?这场军事战略的豪赌,最终买单的可能不只是欧洲,而是整个世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