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松花江冰层开裂,哈尔滨迎来开江时节。作为流域文明独特的文化符号,开江节承载着千年历史传承与民俗风情。4月15日,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院长、哈尔滨体育学院教授张贵海深度解析了这一传统节庆的文化脉络与时代价值。


千年溯源,从契丹祭江到民间祈福

开江期间,先民望着江水,冰排涌动而来,对应江水汤汤高声大喊。喊声和涛声、冰排撞击声混合一起,形成自然交响乐,又称喊江。原始洪荒的喊江号子,孕育天人合一的开江场景。


张贵海介绍,开江仪式是冰天雪地环境中不同流域文明独有的表现方式。“邻水而居”“靠水吃水”是人类部落的一种生活现象,是人们崇拜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表达感谢自然赠予生活物质的情感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捕鱼为生的先民渔猎文化成为一种特有现象。

现在的开江民俗文化节最早可追溯到一千年前契丹人建辽时期。每到开江时节,契丹族都要进行神秘的祭江大典,以此祭奠江中的神灵,表达对母亲河的恭敬和热爱,希望水神的佑护。久而久之,成为民间的祈祷活动,人们双手摸搓开江冰,或用开江水净手,祛病祈福、驱灾辟邪,求得新一年的平安吉祥。


三江共舞,多民族开江习俗的文化交响

现在,随着流域生态的变化,单独捕鱼活动逐渐消失,而这种开江活动却被保留下来,成为一种节日或者生活仪式。张贵海介绍,生产性的祈祷场景、情景变成生活观光活动。现在开江活动内容有颂天、拜水、祈福等系列活动,包括晒网、捕鱼、烹鱻、鱼市等活动。


我省三江流域居住着不同的民族,各民族的开江活动丰富多彩,各有特色。哈尔滨古称阿勒锦,是晒渔网的地方,很久就有开江活动。冰封的江面开裂后,江水汤汤,正式开启每年的渔猎生活。人们出水打鱼,要感谢上苍的恩赐,就会举办各种祈福开江仪式。

从辽代祭江大典到现代文旅盛事,开江节历经千年嬗变,始终是龙江儿女与江河对话的生动注脚。当传统仪式遇见当代生活,开江节不仅延续着敬畏自然的精神内核,更成为展示哈尔滨生态之美与文化厚度的鲜活名片。在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并重的今天,这一古老习俗正焕发新的生机,持续书写着人与江河的共生故事。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于博洋/文 刘洋/摄

“哈报手机记者”:史敏捷 丁香

编辑:王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