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以来,DeepSeek成为各个行业所聚焦的热点话题。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前沿平台,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出对各行各业颠覆性的潜力。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我们正站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新时代的门槛上。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人类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那么,将DeepSeek运用到美术评论上,会有怎样的效果?为此,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特此开设“DeepSeek谈艺”栏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与美术评论的跨界融合,为传统艺术领域注入新鲜活力。
——编者按
在段正渠的艺术谱系中,水彩作品犹如黄土高原上闪烁的晨露,以轻盈的姿态折射出他对土地的深沉凝视。这种看似与油画厚重风格相悖的媒介选择,实则是其艺术语言的自然延伸——当浓墨重彩的油画成为精神图腾的建构,水彩便化作捕捉生命瞬间的速写本,在水色洇染间流淌出未经雕琢的真实。这些看似即兴的作品,实则暗藏着艺术家对水彩媒介特性的深刻理解:以水为笔,以纸为砚,在透明与叠加之间,完成对陕北大地的另一种诗意转译。
段正渠
魏塔苗圃,2012
纸本木炭、水彩
32H X 40.8W cm
媒介的解放:从油画的“雕塑性”到水彩的“呼吸感”
段正渠的水彩实践打破了传统水彩画的精致化误区,将这种看似“轻盈”的媒介注入了沉甸甸的生命重量。他摒弃了水彩惯常的细腻晕染,转而借鉴中国水墨画的泼墨意趣与西方表现主义的自由笔触,让水色在纸面上肆意奔走、碰撞融合。在《陕北写生系列》中,土黄与群青的即兴混合形成斑驳的肌理,恰似黄土高原被雨水冲刷的地表。这种对水彩媒介的“暴力使用”,实则是对材料可能性的解放——当水的流动性与色的偶然性被纳入创作逻辑,画面便获得了超越控制的鲜活生命力。
段正渠
瓜洲锁阳城,2014
与油画的层层堆砌不同,水彩的透明性在段正渠笔下成为精神显影的通道。他深谙水彩“一次性完成”的特性,拒绝反复修改,让每一道笔触都成为当下情感的直接投射。这种“减法式”的表达,恰是对油画“加法逻辑”的补充,共同构建起他对陕北的立体认知。
段正渠
晨雾,2012
纸本水彩
32H X 40.8W cm
速写的诗化:即兴书写中的生命直觉
段正渠的水彩作品常以“写生”为名,却超越了传统写生的记录功能,成为直觉与记忆的混合物。他在陕北的写生现场往往处于一种“沉浸式即兴”状态:席地而坐,以膝盖为画架,在信天游的歌声中捕捉转瞬即逝的光影变化。这种创作状态赋予画面强烈的现场感,笔与纸接触的瞬间,便将身体对土地的温度、耳畔的风声、鼻腔的黄土气息一并转化为视觉符号。
段正渠
靖边镇水塘,2012
纸本水彩
32H X 40.8W cm
他的水彩笔触具有强烈的“时间性”,每一道痕迹都是创作过程的物质化见证。风景的线条由炭笔打底,再以水彩随性皴擦,粗粝的笔触与水彩的清透形成张力,恰如陕北汉子刚柔并济的生命力。这种将“速写性”与“表现性”结合的手法,让水彩不再是习作,而是具有独立价值的艺术形态,记录着艺术家与土地相遇时的精神震颤。
段正渠
栏杆堡,2015
纸本水彩
28H X 42W cm
色域的隐喻:在透明与浑浊间的精神博弈
段正渠对水彩色彩的运用充满悖论性:既迷恋水色交融的透明之美,又刻意制造浑浊的色域冲突。他常在透明的水色中注入颗粒感,使画面呈现出类似壁画残片的斑驳质感。这种对“不纯粹”的追求,暗合了他对陕北现实的认知——这片土地既有着阳光下明澈的蓝天,也有黄土扬起时的混沌,更有历史积淀的厚重浑浊。
段正渠
盐池,2016
色彩在他的水彩里不仅是视觉元素,更是情感的载体。他惯用低饱和度的土色系构建画面基调,却在不经意处点缀极纯的钴蓝或朱砂红,这些亮色如电石火花般划破沉郁的氛围,成为生命意志的视觉符号。冷色与暖色的对峙,恰是传统与现代、封闭与开放在陕北大地的精神博弈。这种色彩的辩证使用,让水彩作品超越了地域写生的层面,成为解读当代中国乡土精神的视觉密码。
段正渠
镇北台,2016
纸本木炭、色粉、水彩
32.8H X 42W cm
在段正渠的艺术世界里,水彩不是油画的附庸,而是独立的精神镜像。它以水的柔性消解了黄土的坚硬,以色的透明折射出生命的复杂,以即兴的书写保存了直觉的纯度。这些看似“轻松”的作品,实则承载着艺术家对土地的深情与对艺术本质的追问——当水彩的水色最终在纸面上定格,留下的不仅是陕北的地貌特征,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湿度。段正渠用这种独特的媒介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从来不限于媒介的边界,而是源于创作者与世界相遇时,那一声从灵魂深处泛起的、关于生命的轻轻叹息。
(文/DeepSeek)
段正渠 Duan Zhengqu
陇西,2015
©Courtesy of theartist
段正渠
零,2015
段正渠 Duan Zhengqu
陶片,2012
段正渠
河仓城,2013
纸本水彩
24H X 32W cm
段正渠
龙卷风,2014
纸本沙土、胶、水彩
段正渠
雪地,2014
纸本炭笔、色粉
24H X 32W cm
段正渠
西千佛洞,2014
纸本水彩
24H X 32W cm
段正渠
党河大坎,2014
纸本水彩
24H X 32W cm
段正渠
二郎山,2015
纸本色粉、水彩
28H X 42W cm
段正渠
佳县古城,2015
段正渠
石刻,2015
纸本色粉、水彩
32H X 42W cm
段正渠
四棵树,2015
纸本炭笔、水彩
28H X 42W cm
艺术家简介
段正渠,1958年生于河南洛阳偃师,1983年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研究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