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陈璘(1532—1607年),字朝爵,号龙崖,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出生于翁源县,后落籍东安县(今云浮市云安区),官至左都督、特进光禄大夫,卒后赠太子太保。陈璘将军忠勇爱国,一生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平定两广匪患,落籍东安;夺取露梁大捷,奠定东亚近三百年和平格局;平定播州叛乱,促进西南地区稳定发展。龙崖陈公祠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民间故事“陈璘传说”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璘咁大功劳”这句话在三罗地区民间流传了400多年。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擦亮陈璘文化品牌,云安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旅体局、区融媒体中心、区陈璘文化研究协会共同开设《粤将陈璘》专栏。今天刊发第十篇文章《擦亮抗倭英雄陈璘品牌 打造广东中韩交流高地》,作者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广州大学教授王元林,原文首发于2019年云安区陈璘文化交流会,敬请垂注。
擦亮抗倭英雄陈璘品牌
打造广东中韩交流高地
作者:王元林
陈璘(1532—1607年,一说生于1543年),字朝爵,号龙崖,祖籍广东韶州翁源县,后落籍云浮六都南乡,明代著名将领、抗倭英雄。2014年7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发表了题为《共创中韩合作未来 同襄亚洲振兴繁荣》的演讲,提到“历史上,每当面对危难时,中韩两国人民都相濡以沫、患难相助。400多年前,朝鲜半岛爆发壬辰倭乱,两国军民同仇敌忾、并肩作战。明朝邓子龙将军和朝鲜王朝李舜臣将军在露梁海战中双双殉职,明军统帅陈璘今天还有后人生活在韩国”。陈璘在中韩友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宝贵的财富。
近年来,广东省韶关翁源县、云浮云安区都先后召开了有关陈璘的学术研讨会,也先后成立陈璘文化研究会和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陈璘文化专业委员会,推动地方文化建设,为加强中韩历史文化的研究与交流做出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认识不到位,整合不足,有关陈璘历史与精神价值主题不明确的情况,笔者在调研有关陈璘历史遗迹与非物质文化的基础上,特提出一些参事建议。
一、陈璘主要事迹
陈璘历经明朝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生于广东翁源,落籍广东云浮,终于广东潮州,都与广东关系密切,可谓广东历史名人杰出代表之一。他一生46年疆场生涯,官至左都督(正一品),死后被赠封“太子太保”,主要事迹如下:
1.驱倭平乱,军政卓著。陈璘应征平定粤东海盗张琏,单刀赴会,遣散张琏部将林朝曦下属,智歼河源、翁源山寇李亚元,进剿赖元爵、蓝一清等,功勋卓著。万历三年(1575年),高州参将陈璘先剿九十巢,从西路信宜直捣罗旁(郁南一带),被授予东山(罗定一带)副总兵。万历五年(1577年)“三罗”地区设立罗定州,下辖东安县(今云浮市云城区、云安区)、西宁县(今郁南县)。陈璘经略善后,招募抚恤,对粤西南江流域安定贡献巨大。难怪两广总督萧彦评价陈璘“陈璘之名,于粤最著,而其树功于粤亦最多,谈粤之宿将,无有两者”。
2.抗倭援朝,名垂中韩。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陈璘为水师提督,率兵援朝。初战折之岛告捷,中朝水师收复竹岛、鹿岛;再战露梁海海战,中朝取得决定性胜利,陈璘论功第一,从此确定了三百年东亚海疆的格局。《明史》论援朝战争中功绩:“论功,(陈)璘为首,(刘)綎次之,(麻)贵又次之。进璘都督同知(从一品),世荫指挥佥事。”
3.平播定黔,卒于任上。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明军八路进攻播州(今贵州遵义)杨应龙叛乱,陈璘为其中一路从贵州余庆县白泥出发,经湄潭县会攻播州。陈璘招抚苗寨首领汪外望等,攻破玛瑙、保子、长坎、青蛇等四囤,攻克大小渡关,各路合破杨氏老巢海龙囤。陈璘部斩杀敌六千余人,俘获一千七百多人,招抚九千六百多人,再立战功。后他又荡平偏沅(今贵州施秉与湖南芷江)吴国佐叛乱与打水硍(今江口县西南)。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陈璘移镇广东潮州,次年卒于任上。
陈璘一生功勋卓著,万历皇帝赐匾“开拓第一功”,赐联“辟土开疆功盖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二、陈璘历史文化品牌内涵
明将陈璘一生驰骋疆场,中外扬名,作为广东历史名人,其历史文化品牌应该认真挖掘。那么,其历史文化品牌包括哪些内容呢?
1.与陈璘相关的历史遗迹丰富多彩。陈璘戎马一生,在韩国,全罗南道莞岛郡古今岛有中朝水师司令部遗迹、祭祀陈璘的关王庙,丽水市猫岛保留有陈璘都督城墙,光阳市有抗倭遗迹,顺天市倭城有打败倭寇的战斗遗址,等等。庆尚南道南海郡是露梁海战发生地,海峡南岸有南海忠烈祠、观音浦李舜臣影像馆以及附近相关的遗迹,统营市有闲山大捷相关遗迹,等等,不胜枚举。中国广东云浮市云安区有南乡千户所遗址、白梅千户所遗址、富林千户所遗址、高村千户所遗址、陈璘陂、陈璘井、五爷山、陈璘“魁岩石刻”、“止戈岩”题字;肇庆七星岩陈璘题刻;汕头南澳县南澳总兵府、深澳天后宫旁《南澳山种树记》石碑;贵州余庆县龙溪镇陈璘摩崖石刻;贵州遵义海龙屯等有关平播中陈璘的石刻;等等。这些丰富的石刻遗迹是历史的见证。而韩国《左水营大捷碑》与陈璘《祭李统制(李舜臣)文》成为中韩“壬辰战争”中友谊的见证。
2.陈璘后裔文化丰富,各种历史遗迹与祠堂、庙宇、墓地丰富。韩国全罗南道的海南郡山两面皇朝洞与“皇朝别庙”,后裔两千多人;丽水市猫岛建有纪念陈璘的“都督村”;莞岛郡庙堂岛有相关遗迹;等等。中国广东云安六都等陈璘后裔三千多人,云浮市云安区现存有六都镇南乡村龙崖陈公祠、富林镇太保庙、高村张陈二爷庙、六都莲塘围陈璘墓、陈璘子孙墓地等,遗迹消失的原云浮县城陈太保庙和罗定的陈太保祠等;翁源县周陂镇龙田村有陈氏宗祠与安公祠、家族墓地等。
3.中韩都保留有丰富的与陈璘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全罗南道的海南郡、高兴郡、莞岛郡、丽水市、顺天市等,庆尚南道南海郡、统营市等,韩国西南部海域都有丰富的陈璘传说、露梁海战信号风筝制作、祭祀忠烈祠与关王庙的祭礼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有贵州遵义海龙屯(世界文化遗产)、余庆县钱杆舞,广东翁源县六月六牛神灶、云浮市云安区富林镇太保庙炮会、高村霜降祭、茶洞擂茶粥(云浮非遗)、豆腐传说与制作工艺、天所茶、牛嘴络、陈璘传说(广东省非遗)、钱杆舞,等等。今天云浮“三罗”地区流传的习语“陈璘咁大功劳”“陈连州打倭鬼——尽此一煲”等,都与陈璘息息相关。
总之,陈璘历史文化品牌涉及物质文化遗产(史料、史迹、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地域涉及中韩,中国涉及广东、贵州、南直隶(江苏)沿海,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其爱国护疆、肝胆忠义、招抚民众、体恤百姓、团结协作、敢作敢为的精神,值得发扬。特别是为中韩人民留下的传统友谊,是难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难怪《东安县志》如此评价陈璘:“功绩在边疆,威加海外,振古以来,所稀见也。”
三、打造广东中韩文化交流高地的建议
陈璘是明代著名的军事将领,现今中韩仍留存有大量的历史遗迹与后裔,如何活化这一历史文化品牌,发挥陈璘文化品牌效应,值得思考。
1.整合广东乃至中国相关的陈璘历史文化遗迹,与韩国全罗南道、庆尚南道各郡、市政府层面共同打造中韩友谊的文化高地。目前,庆尚南道统营市已与广东云浮市达成缔结友好城市意向,希望其他各市也可在政府层面打造陈璘文化交流的平台。政府出面,打造全方位、全面的合作高地。官方合作、引导,是整合与提升陈璘文化品牌的关键。
2.利用中韩相关的陈璘历史传说与后裔,挖掘历史事实,做足做大民间陈璘交流的文章。除成立民间交流平台与研究会、宗亲会外,利用陈璘文化特有的文化特质与纽带关系,加强各层面的联系与合作,组织恳亲团相互访问,加深中韩友谊。广东云浮市、韶关市牵头,成立省一级的研究会、宗亲会,轮流举办活动,扩大影响,做好宣传。
3.充分认识陈璘在中韩友好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提炼陈璘当代文化价值。以省文化和旅游厅或者云浮市、韶关市牵头,云安区、翁源县实施,开展相关的文化艺术节与名人活动,打造陈璘文化的新高地。虽然云安区、翁源县有相关的文化活动,但没有形成品牌和规模效应,在全省还没有形成影响力。甚至目前为止,有关的文化广场、博物馆还较简单,只是县区一级的简单展示或公共空间而已。希望定期与韩方沟通,中韩互办或轮办有关陈璘的文化活动。
4.组织中韩学者共同研究陈璘及“壬辰战争”,出版一批高质量的书刊。利用广东高校科研优势,以陈璘等人为切入点,中韩学者做好陈璘与“壬辰战争”研究,发挥各种学术团体和社会团体作用,落实经费,定期举办陈璘学术研讨会,出版陈璘文化丛书,在陈璘研究中,行使中国学者的话语权。
5.串联起有关陈璘的生平事迹、历史遗迹的旅游路线,让韩国友人来中国,中国人到韩国,更进一步了解陈璘的丰功伟绩,以加强两国人民的友谊。特别是利用与陈璘相关的历史遗迹,展开民众自发探索旅游,鼓励各种文保单位与列入各级名录的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开展全域旅游,利用陈璘古驿道与行军路线,结合沿线的民间传说、非遗项目,利用绿道,打造新农村、脱贫的新途径。
6.通过摄影、绘画、动漫、影视以及纪录片,网络媒体、app(应用程序)推送等,展开陈璘文化的宣传。在广东云浮、韶关、汕头、潮州、河源、高州、肇庆等地,寻找陈璘相关的文化遗迹与非遗,用互联网、短视频等,争取把陈璘列入“南粤先贤”中,多形式展现陈璘的丰功伟绩与精神价值。
相信只要政府引导,民间合作,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明朝抗倭将领、民族英雄陈璘忠诚爱国、勇于担当的精神,一定会打造好陈璘文化的特色品牌。同时,把陈璘文化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让陈璘成为中韩友好交往继往开来的新名片,为广东打造文化强省做好历史诠释的好文章。
来源丨云安区委宣传部
一审丨陈海杏
二审 丨邓可强
三审丨叶志锋
创文:
觉得不错,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