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表示,未被告知学生签证被吊销的原因。
文丨么思齐
编辑丨漆菲
美国大范围吊销国际学生签证带来的恐慌情绪弥漫数周,“受害者”仍在增加。
根据美国《高等教育内幕》(Inside Higher Ed)汇编的全美高校数据库,截至美东时间4月12日晚9时,共有188所美国高校确认了965名国际学生和应届毕业生的合法签证被吊销。由于部分高校未提供确切人数,实际总数预计更高。
这一行动涉及多国学生,基数巨大的中国留学生是受影响最严重的群体之一。中国教育部已于4月9日发布2025年第1号留学预警,提醒广大留学人员,近期选择赴美有关州学习时做好安全风险评估,增强防范意识。
被吊销签证的学生们面临艰难抉择——在移民和海关执法局 (ICE) 来抓人之前离开美国,这意味着放弃学业;暂时不离境,寻求法律帮助。
多所美国高校在答复《凤凰周刊》的邮件中称,校方正在跟进事态进展,帮助受影响的学生。其中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回复称,“校方正在努力收集有关国际学生以及美国政府政策变化的信息。此外,学校致力于支持所有在校工作的学者,努力确保学生在这个动荡时期保持安全和稳定。”
移民律师和政策专家表示,对国际学生的行动是特朗普政府更大规模的打击移民和驱逐行动的一部分。“我认为(政府)现在的行为和其他执法行动用的策略是一样的,那就是制造恐惧、恐慌……从而让人们离开。”美国移民律师协会候任主席杰夫·约瑟夫(Jeff Joseph)直言,“如果你是一名国际学生,并对自己的处境感到不安,应该找律师咨询一下,看看有哪些选择。尤其是那些有过犯罪记录或参与过政治活动(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过政治言论)的人。”
“未给任何理由就吊销签证”
目前,大多数被吊销签证的是持有F-1(学生签证)或J-1(交流访问者签证)签证在美学习的国际学生。
自3月下旬以来,不少国际学生的SEVIS账号被毫无征兆地标记为 “Termination(终止)”,这种情况通常由美国国土安全部(DHS)或是学校的指定校方官员(DSO)触发,表明该学生不再符合F-1或J-1签证的法律要求。
SEVIS即美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信息系统,它是由国土安全部建立的一个联网数据库,用来监控和管理在美留学生和访问学者的信息。如果学生违反规定,例如未注册课程或从事未经授权的工作,其SEVIS账号就可能被终止。该学生的签证将立刻失效,其在美身份随之结束,也无法继续实习(如OPT/CPT资格)。
◆大多数被吊销签证的国际学生持有F-1签证。
记者最近加入了一个中国留学生群,发现里面充斥着担忧和恐惧的情绪。已被吊销签证的学生不知下一步该如何应对——是否要立即回国?不离开是否算非法逗留?“主要不知道该不该立刻走,留下来会不会被抓,回去的话学业怎么办,还能再次拿到签证吗?我觉得这个概率挺小的。”一名学生坦言。
找到实习的学生则不得不停止工作,有人表示不确定自己抽到的工作签证是否仍然有效;一些有过交通违章记录、暂未收到通知的学生更是焦虑不安,仿佛有把剑悬在头顶。
一名学生说,自己于4月4日被吊销签证,但校方过了三天才告知;还有很多学生表示,吊销签证后第一时间联系了学校,但学校也没有解决方案,得到的答复多是为学生提供法律支持或让他们自己找律师求助。
来自中国深圳的王某就读于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她在小红书账号分享了自己的经历。王某还有一年毕业,近日在机场被拒绝登机,才知道自己的签证已被吊销,但此前从未收到通知。吊销原因与她之前的一次酒驾记录相关。她还说,自己的GPA高达3.95。
一些中国学生表示,曾因酒驾、超速、驾照过期而出过庭,这在美国许多州属交通违规或轻罪(misdemeanor),而上法庭的第一步往往是身份核验,记录指纹和照片,这样就会在联邦系统里留下痕迹。
随着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一些中国留学生担心,自己会成为关税战的下一个牺牲品。
◆4月3日,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坦佩校区,学生们写横幅抗议特朗普政府的驱逐行动。
“是否值得冒险去美国留学?”
这一波突如其来的签证吊销行动,部分与学生参与亲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有关,也有部分个案涉及所谓的“轻微违规行为”,包括交通违规、生活纠纷等。然而,绝大多数受影响学生与学校至今未收到正式通知,也无法得知具体原因,导致校园内恐慌蔓延,法律诉讼也随之展开。
达特茅斯学院的博士生刘晓天(Xiaotian Liu)是第一位起诉成功并恢复签证的中国留学生。4月4日,刘晓天接到校方邮件,告知他的F-1学生签证已被吊销。随后,刘晓天在新罕布什尔州地方法院起诉国土安全部。
刘晓天的律师团队指出,刘晓天从未在美国违反任何交通规则,更遑论犯罪,也没有参加过任何抗议活动,吊销其签证的举动违反《行政程序法》及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保障的正当法律程序权。
4月9日,新罕布什尔州地方法院法官萨曼莎(Samantha D. Elliott)批准了一项临时限制令,要求立即恢复刘晓天的F-1签证。这让他暂时摆脱身份危机。
◆一些高校已开始为国际学生提供帮助。
作为支持,一些院校向国际学生提供讲座,告诉他们如何与联邦移民官员打交道,并为担心身份问题的学生提供一对一咨询,有的学校甚至为国际学生支付咨询移民律师的费用。
据俄亥俄州立大学统计,截至目前,该校已有七名国际学生被吊销F-1签证。俄亥俄州立大学在发给《凤凰周刊》的邮件中回复称:“吊销学生签证的问题仍在发酵,我们也在密切关注相关动向。但有一点是明确无误的,我们始终是一所欢迎来自世界各地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大学。”
俄亥俄州立大学校长特德·卡特(Ted Carter)此前表示,校内多个部门,包括学术事务部、法律事务部、国际事务部等正在协调合作,动员一切可用资源为学生们提供帮助。
◆特朗普早就说过,“太多的高校和学校系统(在向学生)进行激进左翼思想灌输,而不是(从事)教育。”
重返白宫以来,特朗普誓言要对那些被其视为“自由主义温床”的大学采取行动,还屡次威胁要冻结部分高校的联邦资金拨款。
特朗普政府的一位官员称,联邦政府已经冻结对康奈尔大学的逾10亿美元联邦资金、西北大学的7.9亿美元联邦资金。包括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内的知名院校,已有超过100亿美元的联邦资金被撤回、暂停或处于审查状态。
特朗普政府官员4月11日向哈佛大学致信,要求学校进行“有意义的治理改革与重组”。冒着拨款被取消的风险,哈佛大学拒绝了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整改要求。4月14日,哈佛大学校长艾伦·加伯在致哈佛社区成员的一封信中写道,政府提出的要求已经超出了联邦政府的权限。“哈佛大学不会在独立性和宪法权利上妥协。”特朗普政府当晚宣布,将冻结对该校总额为22亿美元的多年期拨款以及6000万美元的多年期合同款项。
◆4月14日,哈佛大学校长拒绝了特朗普政府提出的要求。
丹麦罗斯基勒大学国际发展研究副教授索姆迪普·森(Somdeep Sen)撰文指出,“每一位在美国的国际学生都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他们随时可能因为参加抗议活动、撰写文章或表达令白宫或其盟友不满的观点而被绑架、拘留和驱逐出境。”
“目前看不到任何有效的法律途径或政治喘息的机会。因此,未来的国际学生应该谨慎思考:去美国接受高等教育,是否值得冒这个险?”索姆迪普称。(实习生朱若晚、徐岑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部分节选自今日头条“凤凰WEEKLY”,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扫描二维码查看完整文章
排版 / 刘佳祺
你如何看待美国留学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