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下午,“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丽江专场在丽江阳光100雪山艺术村举行,邀请相关行业领域和旅居客代表分享从旅游到旅居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经济宣传处处长宗霞主持。中共丽江市委副书记、丽江市人民政府市长李刚出席会议并介绍解锁旅居丽江的旅居诗意生活。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和丽斌,丽江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荣祥,云陌康养项目负责人和明菊,丽江地中海国际度假区营销负责人刘一萱,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丽江市阳光100雪山艺术村驻地艺术家古原回答记者提问。中央各驻滇新闻单位和省内各新闻媒体参加。



从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舍不得的丽江”得到广泛认可,成为丽江从“旅游”向“旅居”迭代升级的响亮名片,当前丽江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全球游客。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8064.33万人次、同比增长18.45%,旅游总花费1382.23亿元、同比增长6.41%;今年一季度,全市接待游客2007.64万人次、同比增长4.3%,旅游总花费327.61亿元、同比增长1.83%。

丽江,位于滇川藏三省通衢之地,幅员面积2.06万平方公里,辖5个县区,常住人口125万人。丽江,区位独特、历史厚重、资源丰富、文化多样、风光绮丽、开放包容,自古便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重镇,是我国西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长廊通道,有“滇西北商业重镇”之称,是全国唯一拥有文化、自然、记忆“三项世界遗产”的城市。



丽江是众多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来丽江”不仅是一场旅行,更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沿着石板路,感受丽江古城800年的前世今生;搭乘观光火车,共赴玉龙雪山浪漫之约;走进泸沽湖,探寻摩梭“女儿国”的神秘面纱。如果你来到丽江,一定要去“三多节”赴一场千人踏歌的盛大约会,到“棒棒会”逛一逛琳琅满目的山货市集,在“火把节”点一把燃烧不熄的吉祥之火。

丽江不仅是一座旅游城市更是一个可以让您放慢脚步享受生活、实现梦想的旅居天堂旅居丽江不仅是一种旅游新业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倡导诚挚邀请全世界的朋友来丽江旅游、旅居体验“慢下来、住下来、留下来”的美好生活吧!

记者提问

问:丽江的旅居产业发展情况如何?采取了哪些措施?

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和丽斌:目前,丽江的旅居产业已经涵盖了乡村旅居、城镇旅居、度假旅居、养老旅居、医养旅居、文艺旅居、体育旅居7大业态,主要客群以“候鸟式养老”群体和追求“慢生活”的中青年为主,年龄结构从“00后”到“50后”均有,尤其吸引北上广深及成渝地区的人群,平均停留时长约15至30天。2024年,据不完全统计,丽江接待旅居游客14.5万人次,消费金额约7500万元。为推动丽江旅居产业的发展,结合丽江文旅资源,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一是厚植在地文化。丽江的旅居产业,无论哪一个业态,都十分注重在地文化的植入。旅居者来到丽江,不仅可以参与三多节、火把节、转山节等民俗节庆活动,也可以体验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二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立足丽江主城区最适合高原集训的海拔以及束河片区体育发展中心、游泳馆、中济海运动公园等训练设施、场馆集中这一优势,培育体育旅居品牌。创新市场运作模式,搭建音乐、绘画、摄影等艺术社群,形成以雪山艺术村、红谷坡地艺术区为核心的文艺旅居集聚区,吸引了众多知名艺术家来丽江旅居、创作。利用丽江高端度假设施和管家式的服务品质,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气候条件、丰富的户外资源等,形成了以地中海国际度假区、泸沽湖摩梭小镇等为代表的度假旅居产品,吸引大家来丽江体验休闲度假生活。三是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政府、国企、村集体三者的作用,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同时,加快推进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扩大丽江旅居目的地的辐射范围,也是旅居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问:作为国内现象级的雪山度假胜地,地中海国际度假区所倡导的旅居丽江的生活方式与我们传统的旅游有何本质的区别?

丽江地中海国际度假区营销负责人刘一萱:我认为旅居丽江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打卡,而是一场让身心与自然、人文深度共鸣的沉浸式生命体验。玉龙雪山的巍峨、白沙古镇的千年文脉、纳西族东巴文化的灵性,构成了这片土地不可复制的精神底色。而复星旅文丽江地中海国际度假区,正是以1300亩生态原野为画布,秉持自然美学主义,用景观建筑、场景营造、社群运营重新定义旅居生活。在这里,游客可以 清晨在阿美泽马场策马感受雪风拂面,午后在纳美美术馆与驻留艺术家共赏艺术画展,黄昏时在推窗即见雪山的中式合院中欣赏日落,夜晚则可以在星迹天文台透过望远镜触碰璀璨银河。作为斩获了黑松露奖“年度风格露营地”的现象级项目,它用历经两百年的神树讲述时光的厚重,用纳美湖的潺潺水声唤醒游客的感官,用山山而川帐篷餐厅使人们驻留此地,尽情饱览雪山景色,用ATV越野、皮划艇、马术等野奢运动重塑人与自然的对话方式。这种旅居模式,正是复星旅文“大运营体系”的精髓——将自然野趣、文化艺术与高端服务深度融合,让丽江从“旅游目的地”进化为“生命焕新地”。

问:丽江当前推进乡村旅居产业的成效如何?

丽江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荣祥:丽江多元文化独具特色,自然景观绚丽多彩,民族风情纯朴浓郁,是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旅游城市。近年来,丽江文旅产业、特色农业、绿色工业、生物医药产业等蓬勃发展,吸引了海内外游客来到丽江、留在丽江,成为“新丽江人”。2024年底,《加快推进旅居丽江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印发实施,明确了到2027年全市建设150个乡村旅居重点村的目标。乡村旅居作为旅居丽江的重点领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均对乡村旅居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目前正按照省、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乡村旅居业发展。一是开展了资源摸排。摸清全市5012个自然村组发展乡村旅居的资源条件,全市目前有适宜乡村旅居建设村庄79个,村庄房屋15183宗,可利用发展旅居房屋3872宗;有已运营旅居村29个,可利用发展旅居的房屋1163宗,已运营房屋771宗。二是加快打造乡村旅居样板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市场主体,统筹乡村建设项目提升乡村旅居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推进乡村旅居样板村建设。目前全市在建古城区普济村、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打渔村等7个乡村旅居项目,正在推进开南街道贵峰社区、拉市镇均良村、红桥镇黄腊老村、永宁镇温泉村等25个乡村旅居样板村组建设。三是加强重点项目和典型案例宣传推介。全市推荐拉市镇均良下村、白沙镇木都村、程海镇洱崀村等6个项目列入旅居云南试点支持;古城区普济村、玉龙县玉湖村拟入选省农业农村厅首批乡村旅居典型案例集。

问:和明菊女士,在您从事医养旅居的工作中有哪些事和人让您印象深刻?

云陌康养项目负责人和明菊:在工作中,有很多发生在丽江的旅居故事,或平淡或温情,但总能引起我内心的触动和共鸣。在春节期间,一位来自北方的先生,患有多年的呼吸道疾病,每到冬季就容易复发。在朋友的推荐下,他选择了在丽江云陌康养酒店旅居。他告诉我们:“刚到丽江的时候,我就被这里的空气和气候深深吸引。这里的空气清新,没有雾霾,呼吸起来特别舒服。”他选择了云陌一个月的旅居康养项目,经过一个月的调理后,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呼吸道疾病症状明显减轻了,晚上睡觉也安稳多了。他每天都会去束河古镇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感慨地说:“在这里,我不仅身体得到了康复,心情也变得特别好。我感觉自己又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还有,一位退休教师在丽江云陌康养酒店旅居的时候,让她对民族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她表示,在大城市生活多年,来到丽江后,才真正体验到了原生态的食物和文化。她发现,丽江是一个民族文化宝库,不同的瓜果蔬菜都能展现其本味,而东巴文更是诠释了文化的魅力。旅居期间,她积极与当地民间艺人交流学习,还学会了简单的东巴文。只要有时间,她就会到束河古镇参与篝火打跳,与当地居民一起载歌载舞。她感慨地说:“在丽江,我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每天都有新知识去探索,新文化去感受。这种充实的生活让我觉得自己还很年轻,生命充满了意义。”这段旅居经历,不仅让她在身体上得到了休养,更在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丽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为她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生活体验,让她在享受健康生活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两个故事是旅居丽江中很平常但也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事情,让我深深意识到丽江作为医养旅居目的地的优势所在。下一步,我们将更多形式展示丽江旅居的独特魅力,让更多游客在这里获得健康、快乐和幸福体验。

问:古原先生,据我们所知您之前是在上海、杭州、广州等地工作生活,那您近几年为什么会选择到丽江旅居并创作呢?

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丽江市阳光100雪山艺术村驻地艺术家古原:“搞艺术的都要去丽江,丽江是一个滋养艺术家的地方。”二十年前,我就到丽江采风过,并创作了《丽江古城》系列,在联合国总部展出,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认可。在丽江,感受到大自然带给我无限的灵感,我还在这里研究了纳西族的东巴文字、文化习俗、图腾符号。尤其东巴文,它是象形文字,又像是自由的涂鸦,在书写时是有构图、布局的,非常有意思。我不断从这些传统文化里汲取能量,然后再进行当代语言的艺术创作。2021年,我在上海做了一场“来自纳西的涂鸦-古原整体艺术展”,当时这个展览引发了不小的轰动,也将我的“纳西国际”概念首次进行了传播。也是通过这场展览,我进驻了阳光100雪山艺术村,建立了丽江文创产业IP研发中心,并开启了丽江当代美术馆建设计划,也将我切切实实地留在了丽江。随后,我将这个展览进行了深化,至今已经在全国做了十几场个展和群展。这些展览在小红书、抖音等自媒体平台上得到了认可,影响力非常大。北京个展的“神语”、厦门个展的“迷蝶”、山东个展的“花彩祥龙”在小红书上形成了专门的讨论词条。尤其是个展“花彩祥龙”开幕当天就上了抖音热点,中国新闻网的观看量达百万,展览期间每天入场观众达2万人次。这就是我能够在丽江留下来的理由。

问:古原老师,您目前在丽江还有什么计划呢?

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丽江市阳光100雪山艺术村驻地艺术家古原:第一个计划是继续我的创作。2023年我在广东美术馆的个展《花彩万象》以及2024年在山东美术馆的《花彩祥龙》延续了之前“整体艺术” 综合展览的模式,同时融入和开创了“花彩”这个新的主题。这两个展览不仅得到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也获得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誉。第二个计划是从丽江出发,再回到丽江,我正在建造的两个美术馆“丽江当代美术馆”和“花彩(丽江)美术馆”。这两个美术馆建筑都在法国得了设计大奖,这些建筑也是我整体艺术的一部分。在这两个美术馆里,将展出我的5个系列作和我给丽江创作的吉祥物。这将是我在丽江旅居期间的创作成果进行的一次整体展出。这两座美术馆计划在“五一”期间试营业,相信会给全国观众带来惊喜。

问:丽江下一步将通过哪些举措来推动乡村旅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和丽斌:按照《旅居丽江建设三年行动》中的部署,将聚焦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持续推进旅居丽江建设。 一是创优服务质量。针对旅居客群需求,以乡村生活空间、城镇居住空间为核心,统筹整合“吃住行游购娱”,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二是加强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旅居项目的策划包装及招商引资,支持鼓励各类经营主体整合优质旅居资源,投资参与旅居丽江建设和运营管理,争取落地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旅居项目。三是精准定位营销。总结凝练旅居丽江品牌形象,形成丽江旅居的“生活表达”“文化表达”和“情感表达”,塑造独特的旅居丽江品牌形象;构建旅居宣传平台和渠道,实现客源地与目的地的“面对面”,直接面向市场提供权威可信的信息与服务,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丽江旅居。四是推进业态融合。结合创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进一步推动旅居与研学、非遗、体育、旅拍、医养等业态融合,打造多元化旅居产品体系,探索建立覆盖全年龄段、全季节、全消费层次的旅居业态矩阵。五是加强人才引培。加快培养旅居管家、康养护理、市场营销、管理运营等方面专业人才,提高旅居丽江的服务品质和管理水平。开展旅居创客行动,引导和支持返乡人员、专业人才等从事旅居服务业。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银龄医师”“艺术名家”“科教专家”“商界精英”旅居丽江,打造旅居人才集聚新高地。



问:丽江市下一步将通过哪些举措来推动乡村旅居业的发展?

丽江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荣祥:一是明确发展定位。充分利用各地的特色自然和文化资源,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发旅居产品,形成差异化发展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和无效投资。二是着力提升服务水平。结合全市民宿高质量发展试点建设、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具体工作,加大财政投入引导和社会资本投入,进一步提升乡村旅居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充分盘活闲置资产开展旅居建设,打造主客共享的丽江乡村旅居目的地。三是强化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指导各地结合各自资源环境优势,谋划一批特色鲜明、落地性强的乡村旅居项目,积极开展乡村旅居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知名的旅游企业、民宿品牌、康养机构等开展丽江乡村旅居项目建设。四是加快乡村旅居样板村组建设。按照“一产围绕旅游调结构”的思路,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旅游的差异化、特色化、品质化发展,加快全市乡村旅居样板村组建设,示范引导各地积极拓展乡村旅居业态,让更多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五是强化保障。统筹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沪滇协作资金投入乡村旅居建设,积极争取省级政策支持丽江乡村旅居发展;做好政策指导服务,指导各地依法依规盘活乡村闲置农房发展乡村旅居。

问:丽江一直着力在打造医养旅居新业态,作为国内高海拔康养目的地之一,丽江医养旅居的发展现状和优势有哪些?

云陌康养项目负责人和明菊:丽江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资源。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结合成熟的旅游产业,着力打造医养旅居新业态。丽江,四季如春,空气清新,富含负氧离子,被誉为“天然氧吧”,对患有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具有天然的疗养作用。2000-2500米的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有“温和应激效应”,可激活人体红细胞生成、增强心肺功能,对慢性病及亚健康状态有调节作用。除此之外,在这里可以深入体验纳西族的东巴文化、纳西古乐等独特的文化形式,丰富精神生活。同时,医养旅居产业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近年来,出台了银龄医师等一系列激励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到医养旅居项目中,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下一步,相信在省市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方共同努力下,丽江的医养旅居产业会发展得更好,丽江将成为更多旅居人群向往的康养胜地。

问:艺术人文是地中海国际度假区的重要标签之一,这个项目是如何通过“艺术旅居”来实现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双赢?

丽江地中海国际度假区营销负责人刘一萱:艺术不是度假区的装饰品,而是旅居生活的灵魂。通过三大模块来让艺术实现可触摸、可参与、可收藏:首先,构建艺术生态圈层。度假区内现有的两座艺术馆形成“专业策展+业主共创”的双引擎模式。其次,打造非遗活化实验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拒绝“博物馆式”的陈列,而是通过“解构-再创造”将古老技艺赋予当代生命力。第三,以驻留计划催化长效价值。在丽江,每一块泥土都带着历史的呼吸,让艺术家们的灵感土壤得以滋养,他们在这里创作的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化资产,同时也是吸引客群的磁极。未来,在度假区二期产品的建设中,还会建立一座艺术中心,让艺术得以有更多元的空间和形式融入园区之中。度假区的愿景是希望“在丽江,艺术不是风景,而是呼吸”来定义这种改变:当游客带走的不再是纪念品,而是一幅亲手绘制的东巴文唐卡、一段在雪山脚下与纳西文化学者围炉煮茶的美好回忆,文化价值便自然转化为不可替代的商业护城河。(采写/曹玉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