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比黄金还贵的木头吗?
在南海之滨,有一种树,当其遭受雷击、虫蛀或刀斧之伤时,树脂会通过导管向伤口处汇聚,感染空气中的有益真菌,时间流逝之下,部分木纤维被侵蚀,从而形成了——沉香。
一棵被金属罩保护起来的沉香母树,仅仅是从树根处刨下来的几毫克碎屑,香味就足以摄人心魄。
沉檀龙麝,沉香为首,素来有“一克沉香万两金”之说。它是全球顶级香水的定香剂,也是世界唯一被所有宗教都认同的神香。
古沉香木
沉香以伤换香、以香换金,恰似岭南先民在咸潮台风中淬炼出的生存智慧。曾经有人说,“广东唯富珠三角”,而事实是,在完成了阶段性的时代任务之后,滨海粤西南的潜力才真正开始释放。
如今,最值得被重新认识的城市之一,就是“世界香都”——茂名电白。
2022年,茂名市提出全产业链打造“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决策部署,其中,沉香便是五棵树之一。根据茂名市电白区沉香联合会统计,2025年1月,电白现有14.3万亩人工种植沉香,从业人员6万多人,沉香企业(含合作社、个体户)7900多家。
人工种植沉香树
电白不仅让昂贵的沉香“飞入寻常百姓家”,也让当地人因沉香而富。近两年来,更是吸引了众多中东贵族客商远赴至此,订购沉香。
从“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的“战地香囊”,到唐太宗、苏轼珍爱的贵宝,沉香千古流芳。而这神秘的芬芳源头,便是这史载所谓岭南瘴疠之地
沉香岁月
电白的沉香史,有至少1500年之久,最早可追溯至隋唐时期。
《太平广记·草木》《隋唐嘉话》等史料记载了唐朝时期一个关于沉香的历史故事:冯盎(冼夫人三孙)进宫,向唐太宗进贡沉香,唐太宗问冯盎:“卿宅去沉香远近?”对曰:“宅左右即出香树,然其生者无香,惟朽者始香矣。”
《明史佛郎机传》亦言,明清时期,水东开埠,人们开始在电白油地码头一带进行沉香交易,相邻的水东忠良街随之形成闻名遐迩的“贡香香市”。电白沉香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到广州、香港、上海、东南亚、日本、欧洲等国内外广大地区,且一直延续了数百年。
广东(电白)沉香博物馆内沉香相关展品
电白早期的第二代职业采香人,在海南雨林腹地穿梭,靠着砍刀、锯子、斧头,在悬崖峭壁间寻找结香树,再背着二三十斤的香木翻山越岭回到电白销售。不过,那九死一生的险途,也近乎是野生沉香最后的辉煌年代。
1997年,野生沉香的资源已经越来越少,而传统白木香需20-30年结香,原料短缺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1998年,白木香树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公约》(CITES),又在1999年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与此同时,电白当地很多人看到了沉香种植的商机,观珠镇、沙琅镇的一众农户,也开始通过合理利用荒山、改造旧果园等方式种植沉香树。
电白大面积种植人工沉香的时代,正式开始了。
电白奇楠“母树”
一众电白沉香香农,不约而同地到海南、东莞、惠州等地,寻找野生奇楠的“母树”种子带回电白,想要开启更高品质的人工种植。但匪夷所思的是,这些种子繁殖的后代却无法成为像母树一样结香的奇楠树。
茂名市自然资源局电白分局产业发展股股长李艳梅回忆,很长一段时间,当地香农们几乎用尽了所有的办法,各出奇招——移植、授粉等等,但都种不出易结香的奇楠品种。
直到2010年左右,电白香农终于想出了沉香新的种苗培植办法——嫁接,经过反复多次的技术探索和改良, 2013年终于成功实现优质奇楠嫁接培植,一举开创了沉香发展历程中的崭新篇章。
沉香木人工钻孔技术突破
于2012年8月,电白正式被林业部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沉香之乡”荣誉称号。
随后,电白嫁接培植的奇楠苗木也大量向国内市场推广销售,得到广大香农的青睐。但也遭到了不少同行质疑:“闻到奇楠香,要积三辈子的德,是百年机缘。”搞嫁接行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直到2017年,嫁接奇楠成树大规模结香,亩产收益超传统品种数倍,争议才逐渐平息。根据培育香农和嫁接母树的不同,“指天椒”“张勺子”等数十种奇楠品种相继出世,电白沉香逐渐形成了从种苗培育、种植、采香到加工、销售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沉香精油工厂
此后,电白人从上世纪的“采香伤林”,彻底脱胎为“种香养林”,走出了一条真正可持续发展的沉香之路。
2015年起,电白将沉香文化与忠良街商埠文化融合,打造出忠良沉香特色步行街,形成闻沉香、赏海景、观红树、游绿道为一体的特色旅游观光景区。2018年,电白沉香正式入选茂名十大文化名片之一。
回归电白
随着种植之路越走越顺,电白一跃成为全国人工种植奇楠沉香面积最大的地区。
有了技术,种出了奇楠,但如何把一棵树,真正变成一捧金?电白的企业家们开始从五湖四海,重新汇聚家乡,各出主意,由此汇聚成惊人的能量。
当地知名的药企商人谢利发,家中三代都是做药材生意,追随先辈奋斗足迹,他少年时外出广州打拼,但最终仍然回到了观珠镇,投资沉香事业。其中包括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一栋23层的沉香文化主题酒店——观珠维也纳酒店,于2022年6月投入运营,以沉香为展,依沉香而突破。这座格外突出的高楼,在夜里亮起金色的灯,让采购沉香的客商从此有了一个落脚地。
沉香联合会会长谢利发介绍沉香精油
2022年12月,谢利发当选电白区沉香联合会首届会长,肩上挑起了更重的担子,成为政府和沉香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如今,沉香联合会已经有近400名会员。电白沉香企业比较分散,而沉香联合会发挥了整合作用,全力配合政府,正全力筹备国际沉香展览会、举办国际论坛、成立品牌公司等。
政府适时发挥了统筹、提升和规范作用。2022年,《茂名市电白区退桉改香实施方案》发布,鼓励广大乡农退出桉树,连片种植沉香树。电白区委、区政府成立“沉香专班”,统筹林业、农业、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制定种质资源保护、产业空间规划等政策。
电白沉香林
而今,电白沉香以观珠、沙琅为核心产区,辐射周边形成了14多万亩人工种植林,催生了沙垌国际沉香城、电白沉香博览城、九州沉香城等大型沉香交易市场,形成“前店后厂”模式,电白沉香年产值50多亿元,一个百亿、千亿产值的产业集群的前景摆在了人们面前。
不过,尽管沉香产业已经风风火火地向着百亿目标迈进,但忙于低头实干的电白人,却苦于一件事:“为什么没有人知道电白沉香?”
因有着苏轼这位名家的机缘,同为沉香产区的海南声名更响。2023年,“海南沉香”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发布。电白沉香,竟被外行人误认为是跟风的仿品。
现实和认知出现了绝大的错位。这正是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所需要的惊人一跃:品牌化、集约化、标准化和集群化。
沉香工艺品
电白沉香有历史,有技术,有香农,也有企业,为何却这么低调?从茂名的一个外号就能看出端倪——“好心茂名”。
“谯国夫人”冼夫人,有勇有谋,功在梁、陈、隋三朝,然而得三朝赏赐却不用,是为“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西晋道医潘茂名,在家乡悬壶济世,茂名人便以茂名为县名。两者再一结合,就是“好心茂名”。
茂名人的朴实无华,由此尽显了。秉承一颗热忱之心做事,直来直往,却不善于自我包装。传统美德不能丢弃,但在当下这个注意力经济时代,电白沉香想要突出重围,被更多的人认识,就必须将沉香文化传扬。
广东(电白)沉香博物馆
同时,茂名的商人也开始发力文化传播。
电白人开始走出去了。他们去拜访中东土豪,发现他们家家都在用沉香炉焚香,“以驱污秽”。但中东所谓传承了几百年的沉香文化,其实都是通过中国的丝绸之路传过去的。
电白人正在重新唤回沉香文化。
沉香精油、线香
随着人工种植技术的推广,沉香原材料成本逐渐下降,各类沉香产品应运而生。目前,电白区开发了药用器械、食用保健、日化洁美、品闻怡情、工艺鉴赏、佛礼避邪、收藏纳财等七大类共100多种沉香产品。沉香真正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老百姓也能用到平价的沉香。
电白流行这样一句话:“我们不是在卖沉香,是在卖一种被遗忘的生活方式。”
未来之香
现在,沉香已经完全成了电白的“金疙瘩”。
电白区沉香联合会成员、好心香公司的总经理汤伟全表示,“(在观珠)估计十个人里,有三四个人都是做沉香的,就算没做(这一行),但家里也有种沉香树。”
李艳梅则说,要看沉香发展得好不好,从侧面就能印证。观珠镇以前到夜里都没什么声响,现在都很繁荣,铺面租金涨势惊人。沙垌国际沉香城以前不过一两层,现在加盖到了五层。观珠的街上停满了崭新的汽车,连去串珠子的工人都开汽车上班。
工人正在加工沉香手串
更令当地老人开心的是,自己的孩子被沉香陆续带回来了,不再异地分隔。当地有一个沉香老农,儿子从东莞回来,教他做直播带货。老人60多岁了,跟着儿子的节奏每天直播,儿子在的时候,一天能卖两三万元,自己播也能卖几千元。
不过,沉香行业人士表示,沉香和珠宝行业类似,因为线上线下消费方式和单价、心理预期的不同,导致直播退货率较高,产业的标准化、多元化发展仍面临挑战。
但转机,其实早有预兆。2024年9月,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核发电白区2宗《土沉香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沙特和迪拜),允许沉香原材料出口重量共计500公斤。
沉香原料
除了瞄准中东、东南亚市场,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电白要进一步提高沉香出口量,必需在建立跨境电商渠道,办理“人工种植溯源证明”,优化《土沉香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流程等方面做足功夫,为香农打通一条便捷通道。此外,电白还应致力于未来深加工突围,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探索药食同源认证等等。
一个行业要发展,规范化是必然之路。为了规范沉香行业发展,破解市场定价混乱难题,2023年,电白沉香联合会成功发布《电白沉香 燃香》《电白沉香 精油》等6个团体标准。今年,电白《沉香初级产品加工技术规程》省级团体标准即将发布实施。电白沉香产业正朝着“标准化、品牌化、规范化、产业化”的轨道持续快速发展。
沉香工艺品
电白沉香的故事,是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碰撞的缩影,更是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协力的成果。
在香气萦绕的时空褶皱里,人们终于读懂:最珍贵的文明结晶,往往诞生于创伤与治愈的辩证之中。这或许就是电白沉香给予这个时代的终极启示——在破碎处生长,于伤痕中芬芳。
这片温暖的南海之滨,孕育出了属于沉香的传奇。“电白”二字不再仅仅是自然现象的总结,更是一段熏香人们现实生活的生动故事。而这段故事,正在徐徐展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作者 | 张尔
编辑 | 李可
统筹 | 文芳
排版 | 思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