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35,俄罗斯最知名的战斗机之一,长期占据着各国采购名单的榜首,即便是我国,也是豪掷24亿美元购买。
可结果刚买多久,苏-35就彻底跌落神坛,不仅演习中不如歼10C,甚至实战中还出现了多次被击落的状况,曾经的香饽饽彻底沦为“无人问津”,多国因此退货。
那么,中国为何还要留着苏-35呢?
苏-35
苏 - 35 战机的研发可追溯至冷战末期:
1988 年,苏联为应对美国 F-15E “攻击鹰” 等新一代战机,启动了苏 - 27 改进型项目,旨在打造一款兼具超机动性能与多用途作战能力的机型。
历经十余年打磨,2008 年首飞的苏 - 35S(出口型)正式定型,被北约赋予 “侧卫 - E” 代号。
作为 “四代半” 战机的代表,苏 - 35 集成了俄式航空工业的尖端技术。
其装备的 117S 矢量发动机赋予战机史无前例的超机动能力 —— 能完成 “落叶飘”“眼镜蛇” 等招牌动作,在近距格斗中占据绝对优势。
“雪豹 - E” 无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达 400 公里,可同时追踪 30 个目标并攻击其中 8 个。
机体结构采用 50% 钛合金与 16% 复合材料,配合全新航电系统,使战机在航速、载弹量与隐身性能间实现了平衡。
2010 年莫斯科航展上,苏 - 35 凭借单轮着陆、低速滚转等高难度动作技惊四座,风头彻底盖过同期展示的 F-16V。
相比 F-16 侧重中低空截击,苏 - 35 以 2.25 马赫的极速、1500 公里作战半径与 12 个外挂点的重载能力,迅速成为国际军售市场的 “香饽饽”。
印尼、越南、埃及等国相继排队求购,而中国的采购意向更成为这场军备竞赛的关键节点。
而在当时,中国空军正处于青黄不接的阵痛期,主力机型仍以歼 - 7、歼 - 8 等二代机为主,尽管歼 - 10 已首飞,但尚未形成规模战力。
而美国航母战斗群频繁在西太平洋巡弋,东海防空识别区面临巨大压力。此外,此时距离歼 - 20 首飞仍有一段时间,引进成熟先进机型成为破局关键。
俄罗斯苏 - 35 的出现恰逢其时。
其多用途特性 —— 既具备制空作战能力,又能挂载 Kh-31P 反辐射导弹执行对地打击 —— 完美契合中国空军从 “国土防空” 向 “攻防兼备” 转型的需求。
为促成交易,俄罗斯展现出十足诚意,2015 年珠海航展上,俄军王牌试飞员驾驶苏 - 35S 进行专属表演:
发动机矢量喷口瞬间偏转,战机在垂直拉升中突然悬停,机翼划出的涡流在阳光下清晰可见;紧接着二次加速,仅用 200 米滑跑便完成二次起飞。
无数军迷高呼 “买它” ,舆论对这款 “护国重器” 的期待值达到顶峰。
2016 年 12 月,首批 4 架苏 - 35 飞抵中国南方某空军基地。然而,当人们翘首以盼其在东海驱离外机、南海巡航等任务中 “大展神威” 时,现实却呈现出另一番图景……
身败名裂?
2022 年 2 月,俄乌冲突的战火撕开了现代空战的残酷真相。
当社交媒体流传出苏 - 35S 残骸照片时,全球军迷陷入震惊 —— 这款曾以 “超机动王者” 闻名的四代半战机,竟在乌克兰空域接连折戟。
据乌克兰空军公开数据,冲突首年至少有 6 架苏 - 35 被击落,其中大多被防空武器所摧毁。
这组数据颠覆了外界对苏 - 35 的固有认知,作为对比,美国 F-16 在冲突中虽也有损失,但多是面对俄军苏 - 57 等五代机的代差劣势。
而苏 - 35 被老式防空武器屡屡得手,暴露出其航电系统抗干扰能力不足、隐身化改进有限等短板。
无独有偶,2019 年中国空军 对抗演习的一则传闻,进一步加剧了苏 - 35 的声誉危机。
据一些媒体披露,在某次自由空战对抗中,歼 - 10C 这个三代机居然成功 “击落” 苏 - 35。这一结果引发国际舆论热议。
埃及、印尼等曾计划采购苏 - 35 的国家纷纷暂缓谈判,印尼更是在 2020 年转而求购法国 “阵风” 战机。中国空军也未追加订单,24 架的采购量维持至今。
不过奇怪的是,面对外界 “苏 - 35 已无用武之地” 的质疑,中国空军的选择耐人寻味。
尽管需为其单独构建俄制 AL-41F1S 发动机维护体系、适配 R-77 导弹的后勤保障线,但这批战机至今仍是东部战区的主力机型之一,而这么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就是苏35并非毫无价值,其在某些方面作为参照物帮助了我国空军的发展。
比如曾有消息透露,通过逆向分析苏 - 35 的飞控代码,我国在矢量喷口控制算法上缩短了至少 3 年研发周期,而且直接丢弃实在有些浪费。
其二就是我国的演习中,需要一些厉害的飞机作为“外敌”,我国自己的飞机肯定不合适,美国也搞不到,苏35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
可以说,苏35既非 “救星” 也非 “鸡肋”,而是特定历史阶段的战略选择:2016 年引进时,它填补了歼 - 20 服役前的战力空白。
如今则转型为技术验证平台与体系对抗的 “陪练”。
正如军事学者傅前哨所言:“评价一款装备不能脱离其所处的战略环境,苏 - 35 最大的价值,在于加速了中国空军从‘平台对抗’向‘体系作战’的思维转变。”
当歼 - 20 已形成百架规模,苏 - 35 仍在书写新的使命。
它的存在提醒着:现代军事现代化不是简单的装备堆砌,而是将外来技术内化为自主创新的能力。
那些曾被视作 “神话破灭” 的战场教训,最终都将沉淀为大国空军迈向战略转型的阶梯,成为那些更先进,更强大战机的最坚固的基石。
参考信源:
人民网 俄媒称苏35一开始就是为中国研制 曝谈判内幕
环球网 24架苏35全部交付中国?国防部:按计划正常推进
观察者网 解放军报:媒体炒作中国买苏35提高空军技术水平是搅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