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地处中俄两国之间,其境内大部分土地,几乎都是荒漠和戈壁。由于地表干旱,以至于蒙古国常年扬起沙暴,整个国家时而黄沙满天,时而粉尘遍地。
但现如今,这种状态似乎要终结了。我国今后或将助力蒙古国,开展“10亿棵树种植计划”,帮蒙古国实现绿水青山。
情况真的是这样吗?我国为啥要主动帮助这么一个“倒霉邻居”?
中蒙共赴植树造林之路
近期,内蒙古企业通过二连浩特口岸,向蒙古国出口了7800株耐寒抗旱树苗,其中就包括落叶松、云杉、金叶榆等植物。
这些植物对沙漠的适应性很强,无论是干旱的酸性土壤,还是贫瘠的石灰性土壤,都能种植这类作物。可以说,此批树苗一到蒙古,很快就能给蒙古点缀出一份绿色生机。
除此之外,二连浩特海关还特意开辟了绿色通道,以缩短树苗的通过时间。这样一来,就能保证树苗在过关后,依旧保持鲜活的状态了。
按照相关企业负责人的说法,有了这便捷的通关手续以后,预计今年,我国将对蒙古国出口1000万棵树苗。不得不说,在种树这方面,还得是咱们最积极。
严格来讲,早在2021年的时候,蒙古国就启动了“10亿棵树计划”。
按照蒙古国的规划,从2021年到2030年这10年间,蒙古国的种树项目将有序开展,逐年递增,直到种满10亿棵树为止。
此后,蒙古国更是邀约我国一起,踏上了这条绿色环保之路。
比如在2023年,蒙古国就和我国一起,在乌兰巴托成立了中蒙荒漠化防治中心,共同开展荒漠化防治技术的合作。
到了2024年,内蒙的呼和浩特市还和蒙古国的色楞格省一起,共同启动了“友谊林”项目,该项目包括沙暴预警、植树造林、生态建设、生态修复等。
总之,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很有可能助力蒙古国,真正达成“10亿棵树的计划”。
蒙古何以沦为“沙暴之国”?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问了,我国为何要帮蒙古国植树?难道蒙古国自己不会种?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蒙古确实解决不了自己的环境问题。在如今的互联网上,蒙古国甚至有着“沙暴之国”的称号。
据统计,沙尘暴这种自然现象,在蒙古国早已司空见惯。往往一年要面临十几二十场沙尘暴,多的甚至能达到三十多场。
由于沙尘暴过于频繁,其首都乌兰巴托,甚至多次被世卫组织评为全球最污染的城市之一。
那作为蕞尔小国的蒙古,究竟是如何沦为“沙暴之国”的呢?
一方面,主要跟其本身的气候有关。蒙古地处内陆地区,全年降水稀少,年均降水量只有200-300毫米,就跟我国的新疆地区似的。
既然当地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其干旱的自然环境就显而易见了。
经过多年的缺水,蒙古国南部早已形成了戈壁沙漠。其地表皆为沙质土壤,土质松散,很容易就会被风吹起。在这种情况下,沙尘暴也就随之而来了。
至于另一方面,则跟人为因素有关。比如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原退化,就是蒙古国沙尘暴的关键原因之一。
据有关资料来看,蒙古国经济上极度依赖畜牧业。其饲养牲畜的数量,从1990年的2500万头,一度激增到了2020年的7000万头以上。
当啃食草场的牛羊越来越多以后,蒙古国的环境自然就岌岌可危了。如今的蒙古国,许多草原的植被已被破坏,地表悉数裸露,土壤的抗风蚀能力聊胜于无。
此外,矿业开发导致的土地破坏,也是蒙古国沙尘暴的诱因之一。
众所周知,蒙古国的矿产异常丰富,尤其是煤炭、铜这类资源,更是每年外贸出口的支柱性产业。
然而,资源多归资源多,但蒙古国的开发体系并不完整。由于没啥高端的开采技术,因此蒙古国只能采取暴力挖掘的方式,往往一个季度下来,草原就被挖成了麻子脸。
当大规模的露天开采越来越频繁以后,蒙古国的地表结构就被破坏殆尽了。而其产生的粉尘和尾矿,就是蒙古国沙尘加剧的来源。
有研究分析,蒙古国的环境,是最近40年才彻底恶化的。可见,在这场荒漠化的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占比有多重。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蒙古国有77%的土地,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荒漠化风险。如若再不治理,整个国家很可能就会变成“荒漠之国”。真到了那个时候,再想放羊就无计可施了。
只可惜,面临这样的窘境,蒙古国也是有心无力。一没钱,二没治理技术,三没开展绿色基建工程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任由其发展,最终达成一个恶性循环的地步。
沙尘暴为啥喜欢南下?
当然了,蒙古国荒漠也就荒漠了,关键是它对我国还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前些年,我国北方一带的沙尘暴,可谓是铺天盖日。像天津、河北、甘肃、山西、内蒙等省份,都深受其害。
尤其是北京,更是沙尘暴席卷的集中地,往往沙季一来,北京人的朋友圈里满是黄尘,让人倍感诡异。而这些沙尘暴问题的症结,就出在蒙古身上。
据统计,光是在2023年,我国就有一半的沙尘暴来自蒙古。那些吹得远的沙尘暴,甚至漂洋过海去了日韩,可谓千里奔袭。
这时候可能又有人会问了,好端端的蒙古沙尘暴,怎么就跑北京去了呢?就这么喜欢溜达?
关于这个问题,主要跟气流有关。在冬天的时候,许多冷空气一般都待在西伯利亚地区。待开春的时候,随着天气转暖,这些冷空气会悉数南下。
期间许多冷空气还会途经蒙古高原。由于温度的上升,空气也会不断上升,久而久之,它们就会推着东西往上走了。
蒙古国最多的东西是什么?沙和尘。尤其是春秋季节,下雨少,这更加促使了沙和尘的干旱性。当大风一刮,这些沙和尘立马就能被扬起来了。
按照气象学家的分析,这些被席卷的尘土在南下期间,一般分为沙暴和沙尘。
所谓的沙暴,指的就是在地面打转的大风+沙粒;而沙尘,则指的是在高空盘旋的大风+尘埃。当沙尘+沙暴合二为一的时候,沙尘暴也就诞生了。
从蒙古到我国北方,这些沙尘暴如入无人之境。再加上这些地方地形平坦,缺乏山脉的阻挡,风力立马就能达到每秒20米以上,颇有一种大兵压境的感觉。
关于其中的具体案例,2021年3月的一场特大型沙尘暴,就阐述了一切。
当时这场沙尘暴从蒙古国中部出发,直扑我国北方边境。沙尘暴过境后,整个燕山脚下和河西走廊,全是灰蒙蒙的一片,就跟末日来临似的。
待沙尘暴冲到北京时,北京的空气质量指数一度飙升到了500以上,属于严重的重度污染。
可见,蒙古这个北方邻居,确实不太让人省心。随便扬起一阵沙尘暴,就让咱们北方的空气陷入混浊了。
这些被污染的空气遮挡视线也就算了,关键是它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像沙尘暴中的首要污染物,就是PM10——即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这玩意害人不浅,一旦PM10钻进呼吸道,很快就会沉积在肺部和咽喉处,让人咳嗽不止。
如果这些PM10还携带有毒有害物质的话,那就更麻烦了。无论是重金属物质,还是细菌病毒,都会给人体带来不小的折磨。
可见,来自蒙古国的沙尘暴,不仅仅祸害了蒙古一家,它更祸害了整个东亚的社会圈层。像这些问题,都是咱们不得不面对的。
中国出手帮忙治沙
面对这些铺天盖日的沙尘暴,该如何治理呢?很显然,蒙古自己是指望不上了。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由中国出手,才能彻底根治蒙古国沙尘暴,最终造福你我他。
比如像前面提到的那样,通过运树苗过去,来开启蒙古国的植树造林新时代。当蒙古国漫山遍野种满耐寒抗旱植物的时候,沙尘暴的威胁说不定就能减轻许多了。
除此之外,我国还在蒙古国的南戈壁省等沙尘源区,实施了许多示范项目。比如向蒙古国推广草方格沙障技术,通过铺设草格,来固定蒙古国的流动沙丘。
此外,我国还建议蒙古国采用光伏治沙模式。通过在沙漠建设光伏电站、光伏板下种植耐旱植物等方式,来达到既发电又固沙的效果。
当鳞次栉比的光伏板纷纷铺设开来的时候,蒙古国就能实现“增绿增能增收”三效合一的目的了。
总之,只要有中国这个老师傅带着,蒙古国的环境,怎么着也得提升一个台阶。毕竟咱们的防沙治沙实力,可不是盖的。
像塞罕坝、三北防护林等,都是我国治沙的成功案例。既然模板都摆在那里了,治沙的底气自然就也就足了。
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反正咱们的树都栽了这么多了,不介意再给蒙古国多栽一点。
参考资料:
青海日报【中国向蒙古国出口树苗助力“十亿棵树计划”】
好奇博士的实验室【又来了!今年的沙尘暴为什么这么多?都怪蒙古国?】
正解局【席卷半个中国:蒙古的沙尘问题,中国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