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界面新闻报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同意将原定于4月15日针对美国关税的反制措施暂停90天。进一步反制措施的准备工作仍在进行中,如果双方谈判不能令人满意,将采取反制措施。冯德莱恩在声明中表示:“我们注意到特朗普的声明。我们希望给谈判一个机会。在最终确定欧盟反制措施的同时(这些措施得到了欧盟成员国的大力支持),我们将暂停实施反制措施90天。”
值得一提的是,欧盟的反击清单上花样繁多,从奢侈品钻石到日常用品,再到香肠和禽肉,无一幸免。给人一种要和美国硬拼到底的感觉。
不过,特朗普却没有被轻易吓倒。他直接要求欧盟必须承诺从美国购买价值3500亿美元的能源,作为取消美方关税的“交换条件”。并且特朗普还强硬地拒绝了冯德莱恩提出的“零对零”关税方案,也就是双方互免汽车和工业产品关税的建议。他明确表示,这样的交换显然不够“分量”,听起来是铁了心要把这场贸易战打到底的架势。
特朗普(资料图)
这一背景下,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于4月9日紧急与中国高层通电话。冯德莱恩一改往日强硬姿态,多次强调“多边贸易体系的重要性”,并罕见表示“理解中方维护公平贸易的立场”,这一态度的微妙转变,折射出欧盟在美中贸易战夹缝中的脆弱性。
事实上,特朗普对欧盟的施压早有端倪。早在3月31日,斯洛伐克总理菲佐曾因私下与特朗普讨论关税问题,遭到冯德莱恩长达半小时的激烈批评。尽管菲佐事后称此为“玩笑”,但事件暴露了欧盟内部对特朗普政策的恐慌与分歧。
这种“双面外交”折射出欧盟的结构性困境:安全依赖美国,经济倚重中国,27个成员国难以形成统一立场 。
就在冯德莱恩周旋于中美之间时,欧洲多国已悄然突破欧盟框架。西班牙首相桑切斯顶着美方“割喉”威胁,完成三年内第三次访华;德国经济部长公开呼吁“欧洲应尽快与中国合作”。欧盟内部的分化恰似冰川瓦解,表面完整却暗流涌动。这些行动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当美国关税大棒威胁到具体产业存亡时,欧洲国家选择优先保障自身利益而非意识形态站队 。
冯德莱恩(资料图)
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报道,4月3日,万斯在接受美国保守派媒体新闻极限主持人罗布·施密特采访时,将矛头对准了欧盟领导层。他警告称,欧盟面临的最大威胁并非来自外部的俄罗斯或中国,而是源于其内部政策的失败。
万斯对欧洲在移民、国防开支和对待政治反对派等方面的做法表示担忧。
万斯说,正是其移民政策摧毁了欧洲的“文化基石”,正是其经济政策削弱了欧洲的竞争力。
万斯的这一番说辞,当然不是为了给中俄“正名”,而是带着更深层次的邪恶目的。首先,万斯将欧洲目前面临的种种困境,归咎于欧盟内部政策的失败,无疑是想引导欧洲民众对欧盟或欧盟内各国领导层的不满。其次,万斯直指欧盟各国对待政治反对派的做法错误,显然是沿用了特朗普政府的一贯主张。在欧洲,政治光谱呈现出左右分化的格局,而特朗普本人及其背后的政治力量,始终倾向于扶持右翼,试图打破欧洲原有的政治平衡。万斯此举,正是在为这种策略继续“踩油门”。
万斯(资料图)
说到底,万斯的狠话不过是撕开了西方阵营早就存在的裂痕。当美国把"美国优先"写在脸上,当欧洲连内部团结都做不到,所谓的"共同价值观"更像是一块遮羞布。看看现在:德国极右翼支持率暴涨,法国勒庞虎视眈眈,波兰农民为抗议乌克兰粮食把拖拉机开上街……这些乱象哪样不是自己挖的坑?难怪万斯会说"欧洲在自杀"——这话难听,但欧洲政客们真该照照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