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时隔三年,
Ironman旗下的226大铁
回归中国!
✅ 女子铁三,如何争胜
4月13日,Ironman Taiwan在台湾澎湖揭幕,这是本年度国内第一个Ironman大赛,也是Ironman旗下的226大铁在时隔三年之后,再度在中国举办。
三项赛,是依次完成游、骑、跑三个子项的综合运动,奥运标准距离(游泳1.5km,自行车40km,跑步10km,总距离51.5km)竞赛通常持续两小时左右。它属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运动项目。
然而,不是所有三项赛都能被称为“铁人三项”。在各地三项赛中,只有赛事IP“铁人”(Ironman)旗下的那些比赛,才算是名正言顺的“铁人三项”。“铁人三项”的世锦赛距离(游泳3.8km,自行车180km,跑步42.195km,总距离约226km) 竞赛通常持续14小时左右。此外,还有其他距离的比赛,比如70.3公里、115公里等。今年,国内共有澎湖(226公里)、垦丁(70.3公里)与上海(70.3公里)三场Ironman旗下的比赛。
近年来,我国三项赛发展迅速,职业运动员与业余爱好者广泛参加世界大赛,甚至取得了一些历史性突破。其中,女性三项赛人群,更是引人注目。
我们知道,铁人三项专项体能作为竞技能力整体功能的重要组成,是科学训练的核心问题。专项体能体系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部分组成,且与环境和器械相互作用。对铁人三项专项体能的研究既应重视其整体与部分间关系,也应考虑结构与功能间相互作用。
那么,如何从专项体能的角度,看待“女子铁三,如何争胜”这个问题呢?
✅ 专项体能分析
1 身体形态
受不同子项运动需求和多项训练交叉迁移影响,铁人三项运动员身体形态呈综合性特征。身体形态对成绩解释率达47%,是成为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的重要因素。
第一,低体重与低体脂含量尤为重要。优秀女运动员大多属于偏外向均衡中胚型身材,普遍体脂含量低、全身肌肉发达,匀称而不“壮硕”。假设运动员的体重相同,在骑行时,体脂含量较低、横截面积较小的运动员,功体比(功率与体重比值)更高,面临的阻力更小。
此项,极大依赖于后天努力。
第二,肢体长度与生物力学有关,优秀运动员四肢修长,对游、骑产生积极影响。当有足够力量支撑较长肢体杠杆时,有利于通过划距、踏频、步幅产生生物力学优势,提高经济性。还能优化游泳时的速度表面积比(流体阻力)和功体比。
此项,十分依赖先天禀赋。
2 身体机能
首先,递增负荷测试既可反映心血管能力,是评定经济性、新陈代谢率和能量利用率的重要方法。最大摄氧量可反映有氧能力水平、潜在能力和运动竞技水平等信息,是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优秀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最大摄氧量持续平台时间和疲劳指数更为突出,反映其有氧耐力、有氧供能持续输出能力及无氧供能下抗疲劳、持续做功能力更强。
此项,能通过够后天努力极大提升,无限趋近于先天禀赋。
其次,无氧功率是无氧供能下最大力量和速度能力的反映。最大功率是预测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最大速度、速度耐力和动作经济性的重要因素;在出发抢位、途中加速、爬坡转弯、摆脱或追赶骑行集团、终点冲刺等阶段发挥重要作用。优秀运动员,肌肉含量、下肢力量、有氧能力的数值突出,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无氧功率。
此项,能通过够后天努力极大提升,无限趋近于先天禀赋。
最后,血清睾酮、血红蛋白、血尿素浓度这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反映了对运动负荷的应激程度,与竞技能力高低和身体恢复的效率显著相关。当然,血常规测试应重视历史纵向追踪与原因分析。优秀运动员,耐受大强度高负荷运动的能力较好,恢复效率也更高。
此项,能通过够后天努力极大提升。
3 运动素质
三项赛的综合性,决定了以专项耐力为核心的能量供应系统和满足项目需求的多种竞速能力是运动素质的主要内容。
第一,最大速度和短时峰值功率主要由磷酸原和糖酵解代谢系统供能,是短时高强度速度/功率输出能力、神经肌肉力量和速度能力的反映。100米跳发反映游泳出发和加速能力。更快的最大速度和更高的短时峰值功率,有助于出发后占据有利位置,减少游泳时的能量消耗。较快的速度有助于调动有氧供能,延缓疲劳。
第二,反复冲刺能力(Repeated Sprint Ability,RSA)是评价多次重复进行最大强度运动能力的有效办法,是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铁人三项对多次反复加速、再启动能力具有较高要求。优秀运动员的反复冲刺能力往往比极值速度能力更好,其骨骼肌细胞的ATP-CP储备、磷酸原系统供能和快速恢复能力也更好。
第三,项目特征和比赛环境复杂性对有氧能力、糖酵解供能和耐乳酸能力提出较高要求。相比于游泳,自行车于跑步能力对成绩的影响更大。
第四,临界速度(Critical Speed,CS)、临界功率(Critical Power,CP)与“无氧阈值”具有高度相关性,指肌肉维持长时间运动不疲劳时,功率(速度)与时间所能达到的最大稳定状态。优秀运动员,长时间高强度持续功率输出/速度保持能力更强,专项耐力水平更高,与其较高的代谢能力及较好的动作经济性、效率有直接关系。
第五,基础力量是专项体能的基础支撑。优秀运动员具有强大的核心力量和下肢力量,肩关节也具备更好柔韧性,有助于优化游泳与骑行的动作,对提高动作经济性有益。能在三种运动模式下都保持身体稳定性、预防损伤。下肢爆发力量节省T2换项用时。
这些,都能通过科学的系统训练得到显著提升。
✅ 专项体能结构
跑步素质处于首要位置,优秀运动员游、骑、跑各子项对成绩的贡献率分别为18%,36%,45%,与总成绩相关性分别为0.76,0.87,0.89。既然连续完成游泳、骑行与长跑,在不同运动模式间转换,并涉及与水、器械等的交互作用,那么训练水平、环境因素与器械这些变量都能直接影响成绩,而身体形态常常是竞技能力的限制条件。
跑步专项耐力、速度耐力是专项体能的决定性指标。提升跑步能力是优秀运动员技术变化的主要趋势。其次,跑步专项速度、相对最大摄氧量、相对峰值无氧功率是关键性指标。顶尖运动员往往在最后冲刺阶段才决出胜负,与代谢系统的生理指标,是快速换项的保障。而游泳与自行车能力是成绩的有力支撑。
良好的游泳技战术有助于创造了更多的战术可能,如快速选取有利位置、采取尾随战术等。尾随战术更有利于保持稳定的划频和划距,可改善3.2%~6.0%运动成绩,降低10%~26%阻力,并争取有利的出水位置,为自行车赛段的战术应用(尾随最多可降低30%能量消耗)和跑步赛段决胜做准备。下肢力量与肌肉质量的充实度、体脂率、垂直纵跳高度/身高比、柔韧素质是成绩的基础保障。
这些,都能通过科学的系统训练得到显著提升。
✅ 结论
总之,跑步能力是成绩的决定性因素,身体机能、游泳和自行车竞速能力发挥支撑性作用,身体形态和柔韧等辅助素质是竞技表现提高的限制性因素。
优秀运动员,身体形态往往呈现“体脂含量低,肌肉发达,肢体比例修长”的特点,可减少阻力与优化功体比,为赛出成绩奠定基础。长时间高强度持续供能的有氧代谢能力是竞技能力的基本支撑,无氧代谢与快速恢复能力是决定更高竞技水平的关键因素。除具有较好的专项耐力、速度耐力能力外,多次反复加速冲刺与再启动能力也很重要。
文/王志强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