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关注怀化
(怀化市民政局相关领导探望刘福芳一家。)
怀化日报全媒体讯 (全媒体记者 苏明珠 李佳阳 通讯员 彭倩倩 韩欣怡)人间四月芳菲尽,柳絮飞花满城春。近日,湖南首例在社会福利院长大并出嫁正常生子的重残孤儿刘福芳顺利诞下一名健康男婴。怀化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曾庆于带队前往探望。
(怀化市民政局相关领导探望刘福芳一家。)
据悉,去年刘福芳怀孕后,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和居住环境,以及孕期需要更为周全的照顾,由市民政局牵头,市慈善总会、市社会福利院迅速行动,与其家属将刘福芳从江西赣州接回"娘家"待产。回到福利院后,工作人员为刘福芳布置了无障碍待产房间,配备齐全的生活必需品,从生活起居到医疗保健,全方位护航她和胎儿的健康成长。
(怀化市民政局相关领导探望刘福芳一家。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佳阳 摄)
探望中,民政局相关领导仔细询问她产后的身体恢复情况,并嘱咐医护人员和福利院工作人员要密切关注刘福芳母子的状况,确保他们平安、舒适地度过这个特殊时期。丈夫郭地发感动地说:"孩子的到来让我们对生活充满期待,这份幸福离不开'娘家人'的守护。"
幼身患残疾,被父母抛弃。沐浴着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着社会福利院的关爱,她自立自强,收获了甜蜜的爱情——
“弃婴”新娘
2023年11月3日上午,怀化市社会福利院里鲜花簇拥、彩球高悬,舞台前“吾家有喜”四个大字格外夺目,整个场景温馨浪漫。
这是一场特殊的婚礼。
新娘刘福芳和新郎郭地发都是残疾人,跨越湘赣两省喜结良缘。
婚礼在女方家举办。女方的家是怀化市社会福利院。刘福芳的“亲友团”则是怀化市文明办、民政局、妇联、残联和福利院的干部职工及企业的爱心人士。
此刻,坐在轮椅上的刘福芳,身着绣有龙凤呈祥的红装,一脸灿烂。在她心里,这份幸福,来自特别的爱。
关爱,让她找到了自信
(开心的新娘新郎)
“芳芳,你今天特别漂亮,你有了好归宿,我特别开心。”出嫁当天,怀化市社会福利院退休干部潘伶来到婚房,抱着刘福芳喜极而泣。
“谢谢潘妈妈!谢谢各位爸爸妈妈和阿姨,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刘福芳流着泪水在手机上写道。
刘福芳是一名弃婴,政府收养,在通道福利院长大。她患先天性脑瘫,自幼不能走路、说话,被鉴定为二级残疾。
7年前,怀化市率先在湖南省试点,将全市的弃婴集中到怀化市社会福利院供养。刘福芳从通道转到该院。当时已是17岁的她,连梳头、洗漱、穿衣等生活上的事都不能独立完成。
“条件好了,生活舒适了,关爱更多了,我却什么都不行!”那段时间,看着护理阿姨每天辛勤照顾自己吃喝拉撒,刘福芳心里不是滋味。她下决心要克服困难,活出自立人生。
福利院的特教老师姚梅梅看出刘福芳的心思,找她聊天开导,给她鼓励,于是她从生活小事做起,开始自立“第一课”。
洗脸、刷牙,对常人而言,是小事一桩,而摆在刘福芳面前就像座难翻的大山。因为手不听指挥,使不上劲,挤牙膏要花费半小时,她经常被弄成“大花脸”;为了拧干毛巾,她用嘴咬,用胳膊肘摁,每次打湿全身。
“不要紧的,慢慢学,你一定能行!”这一切,照管她的护理阿姨张应菊看在眼里,耐心安慰她。经过7天“挣扎”,刘福芳第一次独立完成了洗脸、刷牙,开心的同时,她看到了更多希望。
自立后面有艰辛。
(新娘与“龙妈妈”分享幸福)
在刘福芳看来,洗头是最难的一件事。为了过这道“坎”,她坚持反复练习一个多月时间,摔倒了,爬起来再试,一次、二次、三次……最后,终于成功了。
“她身上有股力量,不认输,悟性好,学东西快。”姚梅梅为刘福芳感到欣喜,“今天结婚的衣服就是她自己选的,也是她自己穿的。”
姚梅梅说,刘福芳就像一根没有启用的轴,一旦转动起来,越转越灵活。如今不仅做饭、洗衣等活干得越来越顺手,还能用针线织十字绣、纳鞋垫。
生活上的自理,给了刘福芳无穷的信心,让她不断挑战自我,向着自强迈进。
2016年8月,怀化市社会福利院开设特教班,刘福芳报名参加学习文化知识。从a、o、e开始,她经常晚上学到9点钟,周末也不放弃。
“看到她炽烈的求知欲望,我直接将电脑房的钥匙配给了她。”姚梅梅说。
在刘福芳心里,最让她感动的是18岁生日。这天,福利院给她举行了一个终生难忘的成人礼,祝贺她长大成人。手捧红艳艳的玫瑰花,刘福芳心想,我要把关爱化作动力,活出精彩人生。
此后,刘福芳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福利院的特教难以满足她对知识的渴望,她想去怀化市中心特殊教育学校上学。
她的想法,得到院领导的支持,每天安排3个工作人员送她到学校,抬到三楼教室。
“因为自己不能行走,为了学习知识,她可以一天不喝水,一天不上厕所。”市社会福利院副院长龙青云说,“后来考虑到她的身体情况,我们为她申请了上门送教。”
肚子里有了“墨水”,表达很快水到渠成。这些年,刘福芳学会了用电脑和手机“聊天”,表达心声。每到节假日,她在QQ上,第一时间给福利院的老师送上“节日快乐,家庭幸福”等感恩祝福。
随着文化知识的不断增加,刘福芳离外面的世界不再遥远。
自信,让她找到了爱情
(嫁妆是娘家人的一片心意)
移动互联网时代,交流不再陌生。爱上“触网”的刘福芳长了见识,不仅结识新朋友,还找到了真爱。
2021年,在全国残疾人励志群里,刘福芳看到一篇题为《脚下人生不寻常》的文章,主人公郭地发是江西省赣州市一名双手残疾男青年,身残志坚,靠双脚生活、学习和创业,多次被评为“自强模范”“劳动楷模”,是残疾人“明星”。
郭地发的励志感人故事让刘福芳非常感动,很快他们互加QQ、微信,通过网上聊天,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他用双脚炒菜、做饭、洗衣的顽强精神深深吸引了我。”刘福芳被郭地发的诚实和坚强深深打动。
爱是双向奔赴。郭地发也遇到了知音,他写道:“刘福芳肯学肯钻,不向命运屈服,值得拥有。”
日久生情,越聊心越近,她们相爱了。2023年3月12日,郭地发从江西来到怀化,与刘福芳初次见面。一个月后,两人正式确定恋爱关系。
憧憬:“他用脚,我用手,追幸福”
(亲友团祝福新娘新郎)
2023年5月20日,郭地发通过微信给刘福芳转发999元红包和一束玫瑰花。这是人生中第一次收到这样有特殊意义的礼物,刘福芳非常激动。
彼此的牵挂,相互的感动,让他们想要一个家。今年8月20日,刘福芳郑重地向怀化市社会福利院递交了结婚申请。
翻阅刘福芳长达3000字的结婚申请书,简直让人难以置信,申请书文笔流畅、饱含真情、心思缜密。从家务安排、家庭事务处理、安家何处、经济来源等11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她在其中写道:“通过近两年的思考,我愿意在适婚年龄嫁给他,爱他,忠诚于他,直至生命结束。尽管身体的残疾让我们未来的日子一定会很坎坷,但我们永不放弃。”
刘福芳在申请书中对未来的生活进行了规划。“希望我们坚贞不渝的爱情能感动上天,恩赐于我和他爱的结晶。”爱让他们萌生了生孩子的“宏伟”目标。
“弃婴”不弃,幸福无比。刘福芳在结婚申请中最后写道:“沐浴在党和政府的温暖中,我快乐地在社会福利院生活了20多年。回归现实生活,是我多年的梦想。在今后风雨兼程的日子里,我们将会扛起幸福小家的责任,常怀感恩之心……”
福地有芳草,赣地发春华。市社会福利院院长吴盛勇说,刘福芳本无姓名,有感于她的成长经历,为她取名刘福芳,希望她是福地怀化的一株芳草。
11月4日清晨,刘福芳在市社会福利院“娘家人”的陪同下,踏上了前往江西赣州的幸福之路。
车上,她用微信给记者留言:“因为爱,我不得不离开怀化这座充满爱的城市。此时此刻,心中有万般不舍。往后人生,他用脚,我用手,追幸福,绝不辜负娘家人的期望。”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石金鹏 谌孙存 杨博媛 杨水玉)
来源 | 怀化新闻网 / 掌上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