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创业,就像在一片充满生机的沃土上播撒种子,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给予我源源不断的养分。”4月1日,春日的阳光穿过成华区旷古之约文创体验馆,在满桌微缩模型上投下斑驳光影——栋方木作主理人、北大规划艺术城市中心特聘专家张翔在回蓉创业的第7年,已完成近300款传统建筑木模型。

张翔说,由于古建筑与当代生活十分遥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知栋梁榫卯、斗拱为何物,但在他看来,搭建中国古建筑模型,是一个学习中国建筑智慧的过程。“我始终坚信,中国古建筑模型,能走向世界,在玩乐中普及文化艺术。”

1:1复刻北京中轴线建筑

今年将开启全国巡展

2015年,出于对古建筑木模型多年的兴趣,张翔放弃了在北京的稳定工作,专注于古建筑木模型的开发。2023年,张翔将微缩版的北京中轴线(部分)搬上了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展台,这套由木头复刻的北京前门、天安门和故宫模型甫一亮相,便引来众多关注的目光。



“北京中轴线从13世纪开始修建,历经8个世纪,是全世界最恢宏的一条城市中轴线。”2019年,张翔团队依据营造学社的测绘图纸,开始1:1复刻北京中轴线建筑,在故宫博物院、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专家的监修指导下,经过6次大的改版,终于在木制积木上首次还原出太和殿的弯曲戗脊、九踩角科、3毫米宽的完整金龙和玺彩画等,得到业内专家的一致认可。2024年,北京中轴线模型终于完成,全长60米,惟妙惟肖气势恢宏。



张翔告诉记者,完整版的北京中轴线模型有望于今年亮相,并启动全国巡展,“我们正在和北京、郑州、西安等地的博物馆积极沟通展览事宜,非常希望能将首展放在成都,目前也在和相关部门接洽,期待能促成此次合作。”

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安逸的生活碰撞出好创意

千百年来,成都既传承着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又孕育出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之前做了很多北方的经典建筑,其实南方的建筑文化和文物也很独特。”2016年,张翔离开了打拼多年的北京,回到家乡成都;2019年,他注册了栋方(成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令张翔印象深刻的,是团队与成都美术馆合作的“成都美术馆旧址模型”项目,“我们历时两周完成了旧址建筑精密测绘、创新性复原设计及精细化模型制作,深深感叹于四川匠人因地制宜、事半功倍的智慧。”张翔透露,最终呈现的1:30建筑典藏模型现于成都美术馆新馆文创核心展区永久陈列,“展品既完整复现省级文保单位建筑形制,又与当代展陈空间形成建筑时空对话,系统展现了中国传统营造体系中美学范式与技术理性的深度融合。”



为什么选择回成都创业?当记者抛出这一问题时,张翔不假思索地说了两个词:一是“情怀”,一是“理性”。他进一步解释,“回成都是因为这里最适合自己,我觉得成都是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城市,既有休闲安逸的生活,又有年轻向上的活力。”他说,“安逸生活才容易有好创意,我们团队很多火花都是在河边茶铺、小巷美食中碰撞出来的。”

帮助初创企业打开市场

成都文创产业发展与机遇并存

张翔提及,现阶段古建筑木模型还非常小众。文创产品的研发周期长,前期投入大,市场对其产品认知度还不够高,是他创业路上必须要攻克的难题。“传统建筑木模型研发是一个不停迭代、不断精进的过程,我们在做‘加法’和‘减法’中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比如提供创业补贴、组织参加文创交流活动等,让我们逐渐打开了市场。”



张翔坚信,这些年他走的每一步都是踏实的。他指着展台上的各式模型说,“我们的产品从二三十元到几十万元不等,有可以进超市的建筑小斗拱,也有正在设计中的大唐洛阳城、宋代清明上河图、历代名楼名亭名塔等,产品线已越发丰富。”

不久前,张翔所打造的“栋方”品牌成为锦江区“首发经济促进联盟”首批30家成员单位之一。此外,该品牌已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博物馆协会等进行IP合作,并与新华书店、全国大型商超等渠道签约,今年将在全国各类文创、玩具销售店铺进行上架销售。



“成都正在大胆地孵化初创企业,就像可可豆的横空出世一样,哪怕一百个里面成了一个,那也有千万倍的回报。”关于未来,张翔还有许多设想,“下一步,我们计划成系列地推出各个朝代、各种样式、各个地域的中华古建筑遗产,计划将熊猫元素融入传统建筑……”他补充说,在成都三国文化深入人心,“诸葛亮鞠躬尽瘁和不断北伐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干事、创业。”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余力 视频 刘阳 何思田 图片 受访者提供 编辑 曾雪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