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解、有鼓励、有微笑、有耐心、有宽容、有品位、有趣味、有实践、有成效、有特色。
来源 | “中国教师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 | 许佳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
教育,是职业,却又不仅仅是一份职业,它每天面对的是充满生命力在成长的人。
温度,词典里的解释是物体冷热的程度。放在老师身上,一种情感折射到一个学生的身上,在他那单纯、涉世未深的心灵上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种情感态度的价值观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那么,如何做一个有温度的老师呢?我们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从200位老师的“有温度的课堂”的高频共性中,总结出了做“有温度的教师”的十大行为标识,关键词是:有理解、有鼓励、有微笑、有耐心、有宽容、有品位、有趣味、有实践、有成效、有特色。
于教师而言,如何进行十大行为标识的实践呢?那就需要将其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1. 有理解
比如,建立“3分钟倾听”制度:每天课间固定倾听3位学生的想法;设计“家庭文化档案”:通过问卷收集学生家庭背景、成长故事等信息;确定“角色互换日”:每月安排学生担任小老师讲解知识点。
2. 有鼓励
比如,设置“进步徽章系统”:设计学业、品德、实践等多类成长徽章;开展“闪光点放大镜”活动:每周班会集体挖掘每位同学的优点;建立“成长银行”:将积极行为转化为积分兑换学习“特权”。
3. 有微笑
比如,制定“微笑三部曲”:进教室前调整表情,课中保持眼神交流,课后微笑道别;创设“阳光留言板”:用微笑卡通贴纸传递每日鼓励话语;实践“30秒暖心互动”:每天主动与5位不同学生进行简短微笑对话。
4. 有耐心
比如,开发“问题拆解法”:将复杂问题分解为3个递进式小问题;建立“错题博物馆”:用典型错题制作可视化学习路径图;设计“等待时间表”:根据问题难度设置30秒—3分钟思考时间。
5. 有宽容
比如,实施“错误护照”制度:允许每位学生每学期拥有3次“免批评”机会;开展“修复式对话”:通过“发生了什么—感受如何—如何弥补”三步骤处理矛盾;设置“成长观察周记”:记录学生的积极转变而非错误次数。
6. 有品位
比如,创建“美育角”:每周轮换展示名画、诗歌、音乐等艺术元素;设计“文化下午茶”:每月开展主题式的文学、历史、哲学微讲座;实施“教室美学改造”:引导学生共同设计教室的视觉艺术。
7. 有趣味
比如,开发“知识闯关游戏”:将知识点转化为密室逃脱式任务;创设“学科角色扮演”:如数学侦探、语文编剧等情境化学习;制作“教学魔术盒”:用魔术道具演示科学原理和文学意象。
8. 有实践
比如,构建“问题驱动链”:真实问题—方案设计—实践验证—成果展示;建立“社区实验室”:与周边单位合作设置多个实践基地;开展“项目博览会”:每学期举办跨学科实践成果展览。
9. 有成效
比如,设计“成长雷达图”:多维可视化呈现学生发展轨迹;实施“目标阶梯法”:将大目标分解为可实现的5个阶段;建立“成果档案袋”:收集过程性作品并标注进步要点。
10. 有特色
比如,开发“教师品牌课程”:结合自身专长设计特色教学模块;创建“文化身份档案”:挖掘每位学生的独特文化背景优势;设立“个性展示月”:每月重点培养不同特长的学生。
以上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实施,通过持续记录“温度教育日志”来优化策略,重点要建立“观察—实践—反思”的良性循环,让有温度的教育真正转化为可测量的成长指标。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欢迎【关注】&【星标】&【转发】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编辑 | 皮皮兵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