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援引美联社当地时间7日援引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世粮署)官员及相关人士消息称,特朗普政府已终止对世粮署紧急项目提供资金。这些项目在阿富汗、叙利亚、也门及其他11个陷入贫困的国家中,为面临饥饿的民众提供生存所需的食物援助。世粮署当地时间7日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呼吁美方撤销这项新一轮削减决定,并警告说“这可能相当于对数百万面临极度饥饿的人群判处死刑”。
USAID的关闭与鲁比奥的接管,标志着美国对外援助体系彻底蜕变为"白宫地缘工具箱"。被切断的14国名单极具战略深意:阿富汗扼守中亚能源走廊、也门控制曼德海峡、叙利亚牵动俄土博弈带。这种"饥饿定点清除"战术,实则是通过制造人道灾难向地缘对手施压——当喀布尔分发中心外排队的母亲们因领不到救济粮而陷入绝望,塔利班政权的执政合法性将遭遇釜底抽薪式打击。
美军(资料图)
美国政府2025年终止对14国紧急粮食援助项目,导致世粮署在阿富汗、叙利亚、也门等冲突地区的关键救援行动被迫中断。这类突发性资金削减直接威胁数百万依赖援助生存的群体,例如加沙难民的食品分发点因资金链断裂而关闭,进一步加剧人道灾难。尽管世粮署通过社交媒体发起紧急募捐(如2025年X平台呼吁),但短期资金动员难以填补长期缺口。对此中国就不得不出手了。
阿富汗也是美国对周边国家进行情报收集、军事威慑的前沿据点,目前,中方已通过各种渠道与阿富汗建立联系,并参与阿富汗重建计划。例如,2023年中阿签署《经济合作备忘录》,涵盖能源、基建等领域,表明中方正填补美国撤离后的战略真空。论基建和技术,中方丝毫不比美国差。另外,在阿富汗问题上中方强调“阿人主导”,并承诺提供5000万美元人道援助,这与美国的“条件交换”形成悬殊的对比。中方这种策略更易获得当地人的信任。
世界粮食计划署分发中心领取食物(资料图)
在全球人道主义援助的事情上,中国和美国两个大国的表现有着明显不同。中国在人道主义援助上,秉持“国际主义 和“人道主义”,一心想着帮助受援国发展,讲究 “授人以渔”,不是给点东西就完事,而是要帮人家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实现长久可持续发展。而且,中国的援助没有政治条件,尊重每一个受援国的主权,大家平等合作,一起互利共赢。再看美国,他们的对外援助理念可就复杂了,国内政治博弈、意识形态这些因素掺和进来,使得援助往往附带政治条件。
当美国转身离去,中国第一时间通过世粮署向阿富汗提供200万美元紧急粮食援助,并承诺“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印度也伸出援手,通过5万吨小麦捐赠,让470万阿富汗人免于饥饿。欧盟虽未直接批评美国,却将对非洲之角的援助增至12亿欧元,用行动无声抗议这场“人道主义灾难”。这个国家已承受了太多:如今,1480万人(占总人口32%)在生死线上挣扎,母亲们用野草熬汤充饥,儿童因营养不良浮肿的脸庞,成为这场危机最刺痛人心的注脚。
USAID的关闭(资料图)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按两名消息人士说法,在美国政府内部和国会的双重压力下,特朗普政府决定恢复部分对外援助。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8日告诉媒体记者:“有一些本不该被削减的项目被削减了,现在这些项目已恢复并重启。”他还说,美国政府仍致力于对外援助。按路透社说法,自特朗普1月20日就任以来,美国政府已取消了数十亿美元的对外援助。一些美国官员批评说,此次改革混乱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