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旅客朋友大家好!欢迎乘坐G8446次列车,本趟列车由广州东开往广州南……”4月14日13时42分,随着高铁列车乘务员的播报提醒,由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策划推出的“沿着高铁看‘百千万’”大型全景直播报道团出发了,镜头聚焦高铁沿线的县镇村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以来的新变化新成效。
G8446是一趟高铁环线列车,途经广州、深圳、东莞、惠州、河源、梅州、揭阳、潮州、汕头、汕尾等城市,历时约6小时再次回到广州。自2024年9月开通以来,该环线大大缩短了粤东地区与大湾区城市的时空距离,串联起众多景点形成粤东旅游“黄金走廊”,绘就了一幅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景图”。
古村焕新颜,文旅出新彩。直播第一站,团队来到了广州增城区新塘镇瓜岭村。这里的岭南水乡特色鲜明,清代建筑民居群错落有致,“水上古村”成了文旅热门打卡地。这也是“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带来了的大变化。瓜岭村驻村第一书记李修名表示,接下来,要以多种方式激活村内资源,打造具有岭南浓郁特质的岭南精品酒店、乡村文化休闲产业特色民宿。
圩镇迎新机,创客返乡忙。走进河源东源县仙塘镇糖巢创客社区,这里曾是镇上的“老圩镇”。当地通过社区改造提升并引进创客团队,打造乡村文化创意园区,吸引青年人才返乡创业,“老圩镇”焕发新生命。2024年,乡村运营团队实现营业收入60万元,村民总收入增加50万元。“原本镇上只有几家商店和饭店,现在多了许多年轻人。”糖巢农文旅(河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盈说。
项目龙头带,县域添动力。南海之滨的揭阳惠来县,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坐落于此。当主播走进项目的中心控制室和产品码头,连连惊叹技术之高端。随着项目落户启用,惠来县从一个不起眼的农业县逐渐成长为享誉海外的“石化明珠”。截至2025年3月底,项目累计加工原油超3300万吨,创造产值超2000亿元,支持大南海石化工业区朝着世界级绿色石化基地迈进,大项目带动县域经济不断壮大。
英歌“潮”出圈,岭南文化热。随着哨声和激昂的锣鼓声响起,队员们变换着阵形,跳起富含节奏感的英歌舞步……来自汕头潮阳区铜盂镇深坽村李族英歌队的英歌舞吸引众人驻足欣赏。不远处,一个以“潮阳英歌”为主题的沉浸式文旅综合体正在如火如荼建设。通过串联名胜古迹、名人故居、美丽乡村、非遗文化等资源,铜盂镇不断激活传统文化“流量密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今年是广东“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重要节点。当前,全省各地各部门积极投身深入推进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中,抓住产业根本壮大县域经济,抓住风貌基础改善人居环境,抓住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打造美丽镇村,抓住改革关键激发创新活力,不断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加快建设焕然一新的县镇村。
广州
瓜岭村·清代建筑民居群
岭南侨乡变身热门打卡地
走进位于广州增城区新塘镇东部的瓜岭村,清代建筑民居群错落有致,岭南水乡特色鲜明,由华侨捐资建成的宁远碉楼矗立水畔——这是一座兼具岭南特色与侨乡文化的古村。
“瓜岭村的海外侨胞超2000人,是村内人口的2倍多,如今他们仍会捐资响应村内的公益事业。”瓜岭村驻村第一书记李修名介绍,侨乡留下了不少特色民居建筑与特色碉楼,成为瓜岭村开发文旅的优质资源。
从全村层面整体规划产业、以栋为单位开发建筑资源,瓜岭村逐栋修缮,将闲置的旧厂房、旧祠堂、旧民居打造成文创产业园、非遗街区和高端民宿,同时依托村内老街、碉楼、龙舟、水系、田园、文化等旅游资源,以乡村休闲度假为主题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文旅产业。
如今,瓜岭村已成为周边游客假日休闲的热门目的地。“平日的客流量达800—1000人次/日,周末及黄金周客流量可达3000—4000人次/日。”广州瓜岭侨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戚兴华告诉记者。统计数据显示,项目启动以来,瓜岭村累计盘活古村老旧房子、宅基地、村集体用地近3万平方米,每年为瓜岭村增加收入约180万元。
惠州
永汉镇·“寻猫之旅”主题街区
打造“寻猫之旅”让流量变“留量”
走进惠州永汉镇的“寻猫之旅”主题街区,一只只憨态可掬的“豹猫”雕塑映入眼帘,它们或趴在房顶休憩、或在房屋间伸着懒腰……引来不少游客驻足拍照。随着“豹猫”走红,这座南昆山脚下的圩镇更加热闹,到永汉镇“数猫”成了大家“打卡”惠州的新选择。
“通过特色街道的品质改造升级,永汉镇不仅实现了沿街管理有序、立面整新,还全面提升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永汉镇“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林容粤介绍,“寻猫之旅”这一主题灵感来自南昆山现有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通过打造“寻猫之旅”主题街区,圩镇“颜值”得到提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和消费,让游客流量变为“留量”。同时,当地抓住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机遇,积极引进重点项目,不断丰富圩镇“内涵”。
通过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永汉镇以全新面貌迎接各地游客,吸引更多青年返乡创业,也提振了企业投资信心。2024年,全镇累计接待游客464.8万人次,同比增长34.58%;实现旅游经营收入16.25亿元,同比增长25.14%。目前,当地还引进了云顶威士忌酒厂、“龙门夜宴”和奥飞国漫温泉乐园等一批高质量项目,推动“文旅+”融合型产业发展,全力打造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综合服务枢纽。
河源
仙塘镇·糖巢创客社区
“糖巢”孵出青年创客潮
白天,围坐在糖巢创客社区的草坪上,眺望东江美景,品尝美食;晚上,在嫑艺术空间听歌、吃烧烤、喝啤酒成了当下河源年轻人的休闲新选择。
糖巢创客社区位于河源东源县仙塘镇红光村和仙塘村交界区域,为原仙塘镇政府旧址,也是镇里的“老圩镇”。“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东源县从浙江引入新神农美丽乡村学院,谋划打造创意、创新与创业深度融合的乡村文化创意园区——糖巢创客社区,吸引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发展多元产业。
一年多以来,糖巢创客社区通过创客大赛、人才培训、社区建设“三线并行”,规划了八大业态,最终成功引进吉客家焗鸡、广东舒健体育、河源“客+”李记传统美食等20家商户入驻。2024年,乡村运营团队实现营业收入60万元。
如今,糖巢创客社区已成为河源新晋打卡地。一边是嫑艺术空间、美食匠人街、创客之家、糖巢一号等独具特色的艺术建筑,一边是村民自发装点一新的咖啡馆、小酒馆、避暑小院。每逢节假日,许多市民前来休闲消费,还有年轻人在此组织联谊活动。据统计,糖巢创客社区日均吸引近2600名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梅州
梅江区·筀竹村
连绵绿意衍生出“清凉经济”
步入梅州梅江区筀竹村,仿佛走进一片世外桃源。远处群山连绵,茂密的灌木恣意生长,为大山披上绿装;近处流水潺潺,在阳光的照射下泛起金光。河两岸,人们三五成群,在空地扎好了帐篷,摆好桌椅,或下水追逐嬉戏,或岸边饮茶谈笑。
“筀竹村环境很好,而且咖啡店、农家乐等一应俱全,最重要的是离城区仅20分钟的车程,家庭出行很方便。”游客张女士说。
环境美了,人流旺了,产业兴了。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筀竹村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绿美生态建设,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曾经的“薄弱村”蝶变成梅州的“网红村”。
“近年来,我们投入1000多万元新农村建设资金修村道、治河道、美村庄,建成景观陂头、村民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同时,还搭建了面积约300平方米的观景平台,在清水湾河岸打造长约350米的生态绿道。”筀竹村党支部书记李小龙介绍。
优越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吸引民宿、咖啡馆、小酒馆等各类新业态进驻筀竹村,使这里成为人们夏日纳凉的好去处。“里斯的家”、深丘咖啡馆、晓庄民宿、瑞丰祥百果园民宿……不同的店铺入驻,进一步丰富了游客的乡村旅游体验。
揭阳
惠来县·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
超级工程助力农业县华丽蝶变
在碧波荡漾的南海之滨,曾经以农耕为主的揭阳惠来县,如今矗立起中国石油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也是揭阳绿色石化产业集群的“超级链主”——中国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
走进该项目的中心控制室,科技感十足的操作台前,技术人员正全神贯注地监控着各项数据。“这里是整个项目的‘智慧大脑’,指挥着2000万吨/年炼油、260万吨/年芳烃、120万吨/年乙烯等核心装置的高效运转。”广东石化公司生产运行部高级主管仲雷介绍,自2023年5月30日全面商业投产以来,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已累计加工原油超3300万吨,创造产值超2000亿元。
这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正是揭阳GDP增速领跑全省的有力注脚。这个总投资超700亿元的超级工程,配备了41套国际领先的工艺装置。其核心技术在于能够全面处理劣质重油,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优质乙烯原料、航空煤油、对二甲苯等“揭阳制造”的拳头产品。
站在项目的产品码头远眺,万吨级巨轮往来穿梭,与昔日泥泞滩涂形成鲜明对比。“这里水深港阔,距离国际航线仅5—10海里,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让‘揭阳制造’走向世界更加便捷高效。”仲雷说。
潮州
大吴村·大吴会客厅
300多岁老榕树下“长”出会客厅
从高铁潮汕站驱车10余分钟,来到潮州潮安区浮洋镇大吴村一棵300多岁的大榕树下,一座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就是大吴村新晋网红地标——大吴会客厅。
阳光透过榕树洒落,村民与游客在此品茶、阅读、赏戏,共享惬意时光……自去年11月会客厅落成启用以来,每逢周末、节假日,都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打卡。
大吴会客厅由侨领吴清亮捐建的松昌幼儿园改建而成,保留了原有的外墙和牌匾,融入潮州灯笼、木雕飞檐等文化元素。构筑起一片文化阵地,让沉睡的资源“活”了起来。
“会客厅二楼平台的圆孔设计寓意‘归燕回巢’,象征侨胞心系故土的桑梓情怀。”大吴村党总支部委员吴淙冰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吴清亮的带动下,大吴村侨胞捐资超1亿元,建起松昌中学、秀英医院等公益设施。
大吴村不仅是著名的侨乡,也是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泥塑之乡。在大吴泥塑展厅,潮州市大吴泥塑代表性传承人吴宏城正在一笔笔勾勒泥塑上的彩绘。他介绍,大吴村依托泥塑文化资源打造研学游线路,举办青少年彩绘体验课等,让非遗技艺在传承中焕发新生。
村民公共文化生活的蝶变,正是大吴村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缩影。如今,大吴村串联会客厅、文化艺术馆、泥塑博物馆等文化空间,进一步推动侨乡文旅品牌出圈出彩。
汕头
铜盂镇·中国潮阳英歌博物馆
让潮阳英歌摸得到带得走
在汕头潮阳区铜盂镇新建成的中国潮阳英歌博物馆前,随着律动感十足的哨声和铿锵激昂的锣鼓声,身着彩衣、手持英歌槌的深坽村李族英歌队阵形齐整,槌法以中快板为主,步伐刚毅有力,每一个转身和跳跃都精准地踩中鼓点,呐喊声震天,充满力量感与艺术性。
他们的背后,是中国潮阳英歌博物馆。来到这里,便仿佛翻开一部书写潮阳英歌的巨著。博物馆内,英歌脸谱、哨子、服装等不同分区将潮阳英歌的文化历史细细拆解、娓娓道来。
“它基于《中国潮阳英歌》一书的学理,不仅有收藏展示作用,也是向海内外推介英歌舞的窗口。”中国潮阳英歌博物馆执行馆长郭莚莚表示。
也是在铜盂镇,一个以“潮阳英歌”为魂的集看、玩、吃、学于一体的沉浸式文旅综合体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未来,游客可以从中国潮阳英歌博物馆出发,一路感受非遗,实现‘看得见历史、摸得到文化、带得走艺术’。”“潮阳英歌小镇”综合文旅项目负责人郑文洪说。
从英歌传承到产业升级,从文旅融合到乡村振兴,潮阳正以文化为魂、产业为基,书写“百千万工程”农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成为汕头走深走实“百千万工程”的生动注解。
汕尾
汕尾城区·长沙湾服务区
一条公路串起“交农文旅商”
从高空俯瞰汕尾长沙湾服务区,“蓝鲸天幕”外观仿若巨型鲸鱼在长沙湾破浪前行。这里,被誉为“广东最美服务区”。自去年8月开通以来,长沙湾服务区便吸睛无数,成为网红地标。
该服务区以地方特色文化为内部装饰主基调,通过打造非遗展馆、地方大戏楼、汕尾特产直营店等特色空间,创新构建“交通+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模式,并联动周边“长沙古炮台”“鹭鸟天堂”“长沙夜雨台”等景点,打造集休闲、娱乐、旅游、消费于一体的高速驿站。截至2月16日,2025年春运期间长沙湾服务区累计接待入区车辆50.7万车次、旅客148万人次。
长沙湾服务区联动了周边长沙村、新村村、晨洲村、金町村等行政村,同时以金町滨海旅游区为依托,打造“交农文旅商”深度融合的粤东门户型特色服务区。比如,旅客在服务区北区步行3分钟左右便能到达附近的长沙村进行游览观光。该村突出“整村打造”,建设四季研学园等9个节点项目,同时引进经营主体试点开展“整村运营”。数据显示,2024年长沙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124万元。
修建一条公路,串联一路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近年来,汕尾推动“交通+农产展销”“交通+休闲旅游”相融合,将农产品、美食小吃、海洋文化、非遗戏曲等元素融入交通设施建设,使之成为推动农旅、文旅、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为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铺就了“快车道”。
深圳
深汕特别合作区·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
近30家汽车产业链企业“聚链成势”
比亚迪二期全速推进满产、京西智行深汕工厂投产、延锋汽车产线繁忙……从鲘门高铁站走进深汕特别合作区,这块深圳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主阵地,产业发展动能澎湃。
从小漠片区高空俯瞰,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厂区连绵数里。“自2021年开始,比亚迪持续‘重仓’深汕,四期项目总投资超315亿元,建成满产后年产值将超2200亿元。”深汕特别合作区科技创新和经济服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范琨告诉记者,目前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零部件项目满产,二期整车项目西地块全面投产,三期、四期项目正加速推进。
比亚迪厂区东北方向数百米,两个上下游配套企业建设加速。近期,京西智行深汕工厂正式投产。该公司计划打造华南地区高端底盘智能制造中心,目前有1条产线,设计产能约2000支每天,满产后年产值达20亿元。“我们的磁流变悬架,可助力汽车实现毫秒级悬架调控,可以胜任各种路况。”京西智行(深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投产经理夏浩说。
在一路之隔的延锋汽车产线,自动设备有序运行。“我们主要生产中高端汽车的仪表板、门护板等内饰件,目前产能约1300套每天,每月营业额约4000万元。”延锋汽车饰件(深圳)有限公司资深制造工艺工程师胡军介绍。
龙头牵引,近30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聚链成势”,深汕特别合作区加快建设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
东莞
莞城街道·东莞记忆首开区
用更潮流的方式打开千年莞城
当落日的余晖洒向东莞城市原点——莞城,东莞记忆首开区也迎来了一天的“颜值巅峰”。
走进“东莞客厅”,点几个特色菜,寻找儿时味道;在“酷拼疯豆”店里短暂停留,感受潮玩与美食的奇妙碰撞;打卡“东方红”照相馆,用老照片留下青春记忆;品尝老字号豆腐店,唤醒童年记忆……东莞记忆,正以更潮流、年轻的方式重构新一代东莞人的记忆,书写“百千万工程”的新答卷。
东莞记忆项目启动于2023年6月,东莞莞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钊表示,这里是莞城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找准新定位、布局新赛道的积极探索,承载了延续千年的历史记忆、探寻未来发展的殷殷期盼。经过500多个日夜的打磨,去年年底该项目对外开放。
东莞记忆通过再现城水关系、保护城水共生的历史格局,延续东莞历史脉络,于是有了今天焕然一新的珊洲河;通过修缮保护老建筑、翻新改造地标建筑去活化记忆节点,唤起人们的故土情怀,于是有了今天修旧如故的中兴路骑楼街、绿意盎然的西城楼公园,以及正在改造的华侨大酒店、东莞影剧院等。
在留住乡愁的同时,东莞记忆也在引领潮流,推动新旧业态共生共融。自开放以来,主题市集、音乐快闪、精品展览接踵而至,让年轻人走进莞城、爱上莞城、留在莞城。
来源:南方日 报 (记者:黄进 彭琳 图片:王昌辉 王嘉豪 杨斐君 袁家豪 黄品 郑淼鑫 陈保良 朱洪波 <部分为受访者提供> )、揭视
编辑:“和畅惠来”政务微 信编辑部(编辑:西风瘦)
“和畅惠来”政务微信是中共惠来县委宣传部(惠来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推出的宣传惠来、了解惠来的新窗口。“和畅惠来”坚持发布权威资讯,服务百姓民生,弘扬本土文化,彰显惠来特色。
垂询合作热线:0663-6681035
联系邮箱:HCHL3366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