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在石家庄市中医院中药房,李昌查验中药饮片。本报记者 马彦铭摄

“这批鸡血藤,一眼望去,形成层环纹处呈棕红色,树脂状分泌物多,质量较好。”近日,石家庄市中医院中药库库房门口,药剂科主任李昌验收中药饮片时说。

中药库存储中药饮片的大木箱上,每种饮片的名称和编号一目了然。中药饮片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制剂质量与临床应用效果。李昌介绍,石家庄市中医院借鉴中医四诊合参诊断方法,把望闻问切运用到中药饮片鉴定中,结合现代中药鉴定技术,保证了中药饮片质量安全。

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通常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诊察手段。经过长期一线中药调剂、鉴定工作,石家庄市中医院副院长郑倩总结出一套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等方法综合判断中药饮片质量的鉴别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

当前,中医和中药专业日益细分,部分中药行业从业人员对中医基础知识学习重视不够,思维模式以药学思维为主。“中药和中医是一个整体,认识中药的生、长、化、收、藏,用望闻问切的方法仔细观察中药饮片,能够更好地探识中药饮片的真伪优劣。”郑倩说,中药是为中医临床服务的,从中医的角度理解和学习中药必要而有益。

如何借鉴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鉴别中药饮片质量?

“老药工鉴定中药的过程,犹如老中医诊病,四诊须互相参合、互相补充,方能得心应手,准确诊药。”郑倩介绍。

来到石家庄市中医院中药房,一排排中药药柜里摆放着各种中药饮片。在这里,郑倩给记者展示了如何通过望闻问切鉴别中药饮片质量。她介绍,“望诊”在中药性状鉴别上的应用主要是看药材及饮片,由望形态、望色泽发展到望肌肤、望腠理,不断深入,辨别伪劣。

望形态是望整体形状,观察药材整体形状要观察其体积大小、长短、厚薄、曲直等形态特征。中药的颜色是鉴别中药材真伪及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

“色变则味变,味变则质变。如茯苓以色白为佳,黄芩以色黄为好,地黄则以色黑为上。”郑倩说,中药颜色的变异是内部有效成分改变的结果,颜色的变异能准确地反映中药饮片质量的改变。中药望色泽分为望自然光下的色泽,望水浸液色泽,望燃烧时火焰色泽。

现代化的观测设备让人的眼睛更“明亮”。望中药的肌肤腠理,是指观察中药的表面与断面。现代研究借助放大镜、解剖显微镜、生物显微镜等设备观察中药表面的细微特征,“微性状”鉴别的广泛应用为有效确定中药饮片真伪提供了有效参考。如中药大蓟从古到今都是使用较为混乱的品种之一,大蓟与小蓟形状极为相似、难以区分。人们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两者的区别。

“闻诊”中药,包括听声音、嗅气味、尝味道。如用手捏蝉蜕,可听到脆裂的声音。手摇胖大海则无声,而伪品圆粒苹婆手摇则有种子撞击种皮的声音。中药饮片气味多直接嗅闻,必要时可在折断、破碎或揉搓及热水湿润后进行。尝味即通过口尝嘴嚼,感受中药的入口感、回味感、药渣吐后感。

“问诊”中药,包括问来源、产地、生长年限、采收季节、加工方法等信息,属于来源鉴定的内容。

中药的“切诊”是通过对中药的触、摸、按、压等来感知药材质地的软硬柔韧程度和疏松、黏性、水分等特征判断中药质量。如当归“油润”,含油而润泽,质地柔软;郁金“角质”,断面半透明或有光泽,质地坚硬;掺入白矾的桔梗、金银花则手摸发硬、发涩。

“只有确保中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才能充分发挥其治疗疾病的功效,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郑倩说,中药饮片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借鉴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鉴别中药饮片质量,把现代鉴定方法与传统方法结合起来,将进一步推动中药鉴定的发展,使每一味中药都能达到规范标准。(记者马彦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