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玉良

这大概是重庆今年最奇葩的负面新闻吧,据蓬勃新闻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近日重庆巴南区李家沱码头惊现“矿泉水雨”,长江禁渔期放生鱼变“放生水”。一群大妈把大量的矿泉水撒向长江,矿泉水瓶子扔了一地。引发舆情后,李家沱街道办工作人员称,现在是长江禁渔期,他们不能随意放生鱼,就放生矿泉水去代替,他们纯粹出于浪费去做这件事的,正溯源追查组织者。



矿泉水并不是生命啊,何谈放生?估计大妈们相信万物皆有灵性,所以主观地认为矿泉水也有灵性。按照他们的想法,砖头也有灵性,是不是要向长江里大扔砖头呢?把矿泉水当作“赎罪券”,这种伪善的放生难道上帝亦或佛祖也接受?这种荒诞的场景发生在走在现代文明前面的中国,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扯了中国的文明后腿。有人质疑这是邪教作祟,有人痛斥这是资源浪费,说得何其好也,这就是邪教作祟外加资源浪费。



放生是一种善意,传统放生文化原本承载着对生命的敬畏。佛教典籍记载,放生需遵循“三择原则”:择时令、择物种、择环境。异化到危害人类社会的放生是绝对不可取的,有些放生行为纯属愚昧无知,比如放生毒蛇就危害到人类生命安全,放生矿泉水纯属自欺欺人误导群众信仰。当放生行为突破传统范畴演变成邪教式的行为艺术时,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现代文明社会不只有走在前面的梁文峰式青年,还生活着精神迷失后寻求安慰剂的重庆大妈。这次放生行为的参与者将现代商品包装的矿泉水等同于“生命体”,折射出消费主义对传统文化的侵蚀。这种符号置换背后,是资本对信仰体系的巧妙改造,工业化生产的商品被赋予神圣属性,扫码支付即可完成“救赎”,这像极了欧洲中世纪兜售“赎罪券”的翻版。

放生矿泉水绝对是一种伪善,不接受任何巧舌如簧的解释。用句粗俗的话说,是退休金太多了花不完吃饱了撑的。如果想做慈善,有多少人的生活面临困境啊,跳楼跳江的新闻她们看不到吗?也没看见这些无聊的大妈们伸出援手。当我们深究这种集体行为的心理机制,会发现这是现代人生活状态的畸形投射。我们观察发现,精致利己主义者们也是需要救赎的,她们或许物质生活丰富,但内心中的空虚可能超乎想像。她们的放生行为是极端自私的,只为了救赎自己,保佑自己,无关他人。这种认知失调让他们产生种种怪异行为,在自我感动中重复着徒劳的救赎。



需要防范的是,某些邪教组织利用人们的生存焦虑大做文章,类似“轮子”、“全能神”一样的邪教组织并未完全消失于人们的视野,破解这种邪教骚扰需要文化祛魅与科学启蒙的双重努力。对于放生而言,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在严格的法律规制下,放生必须提前60天向环境省申报,违者面临百万日元罚款。这种制度设计将宗教行为纳入现代法治框架,既保护信仰自由又维护生态安全。这场矿泉水放生闹剧犹如一面魔镜,照见了当代社会还有这样一种精神荒诞。建议中国对于放生行为也应该制定相关法规加以约束,以科学精神重建人与自然的精神契约,避免长江母亲河沦为现代版“赎罪券”的交易市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